随意走动,更没有自己的户籍通关文书。
因为祖辈是煮盐的,他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也要继续煮盐。
如果没记错的话,在南军国很多郡府里已经废除灯灶户,让他们归于流民,若是自己开荒种地两年那可以归于农户。
可兴华府怎么还有这样的人。
纪彬装作随意道∶这是灶户吗,还真是辛苦。
小吏点头∶对啊,什么辛苦,就是懒得跟猪一样。你这姓尹的货郎可不要乱讲。语气里的嘲讽简直藏不住。
朝廷下令废除灶户已经有几年时间,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官禁民不禁,竟然是常事。至于这里的灶户们,可能都不知道灶户已经被废除了。
毕竟他们世代都在盐场里生活,接触不到外面的信息,就算接触了又怎么样。他们信吗?
他们懂什么是废除,什么是禁止吗。
他们连迁徙的权利都没有,又怎么会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汴京下的命令。
纪彬笑笑,眼神扫过这些盐工们,最后目光放在一个被打落牙齿的老人身上,这人衣服穿的整齐,干活的动作很别扭,一看就不是经常做事的人。
纪彬随口道∶这个人不会干活吧。
小吏也不知道这人是谁,随口嘟囔∶话怎么那么多。
纪彬确实问的过于多了。
等走一圈回来,已经到了中午,在纪彬盛情邀请下,盐场三四个小吏都被请到附近的酒楼吃饭。等聊的高兴,什么话都能说出来。
纪彬柴力则在收集信息。连两天的时间,心里终于有数了。
不光是小吏们的习惯他们到处走走,还有后来拉过来的守卫们也习惯了。
在他们看来,尹文就是想问清楚盐价,拿个好价格,又或者买到上等盐才这么做的。毕竟以前也有货郎这么讨好人。
可纪彬得到的有用信息是,这一干多人的大盐场里,竟然只有四个人识字,其中两个年轻人,两个年老的。
只是有个年老的确实是罪犯,还是老而恶,因为自己没有孩子,连两个婴儿泄愤的恶人,所以被流放到兴华府。
还有一个老者之前是一个地方夫子,只是得罪了当地父母官,才被送过来。选谁当谢阁老替身已经不言而喻。
至于为什么选会识字的。
当然是因为柴力给谢阁老安排了个算术的活计,原本想让他轻松些,没想到倒是难以找顶替的
-.
这比春安城还不穷乡僻壤的地方,找个识字的人真的太难了!
晚上商议事情的时候,柴力不好意思道∶早知道就不安排这样的活了。
纪彬摆摆手∶寻他顶替也是冒着风险,让这位夫子好过些也行。
至于担不担心被别人发现?
纪彬柴力都不担心,因为盐场的盐工在巡逻守卫,盐场监工眼里都不是人,只要看着是个老人,头发再跟大多数人一样散下来,大家一样骨瘦如柴,一样的衣服。
没人会仔细分辨。
毕竟这里的盐工连名字也没有,只是做活工具而已,死了就再补充一个盐工过来。谁都不会拿他们的命当回事。
纪彬每次从盐场出来都要沉默许久。
但凡当地官员愿意分百分之一的利润给盐工们,他们都不会这样惨。
单这两日,被打死的,晒死的,累死的,饿死的,都有四五条人命。
拖尸体的人明显已经无所谓了,确定没呼吸之后直接扔到盐场后面的荒地上,先是野狗抢吃,然后各种野生动物,再有秃鹫飞过来敲骨吸髓。
不对,人死之前,已经被这些人敲骨吸髓了。
所以死一个普普通通的病弱夫子不是件大事。至于巡查的人,也很好躲过。
因为这些盐工们又累又饿,根本没有逃跑的力气,他们这些人已经被折磨这样久,根本跑不过吃饱喝足的守卫跟监工。
这就跟监牢里面要把犯人饿一饿相同,吃都吃不饱,哪有力气闹事。
所以大多巡查的人都懒洋洋的。纪彬这两天发现,从盐场捞一个人出来并不算难。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说服这个夫子,让他代替谢阁老。
至于纪林给的说法则是,谢阁老是他的长辈,只是单纯救长辈而已。
如果可以顶替的话,这个老迈夫子不仅能有个轻松的活,还能得到银两,更重要的是,自己还会帮他照顾家人。
前面几条还有犹豫,可后面可以照顾家人,足以让老迈夫子动心。
经过几天的折腾,纪彬柴力已经能在盐场随意走动,毕竟所见过的小吏那都吃过他的酒。而且纪彬已经定下一千斤的盐,一千斤也不少了,盐场官员都对尹文另眼相看,而且尹文还讲,他家十几个铺子,以后会是经常来往的买家,所以对他的态度不止温和了一点。
经过前面的铺垫还有纪彬的游说,年迈夫子几乎直接答应。
柴力还有些诧异,年迈夫子老泪纵横,若是吃过当盐工的苦,那让他做什么都是可以的。在这种地方,能顶替人做个轻松差事,已经是活下去最大指望了。至于帮他赡养家人,这自然是千好万好。
夫子搞定,最后就是谢阁老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