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留了一句话,一个时间和一段地址。
东京都荒川区,满身机油味的工人对着手机中正质问他“是否有反抗世界的勇气”的画面发愣,画面中人是个热情洋溢的少年,戴着顶标志性的草帽。
东京都涩谷区,下班后夜游的上班族坐在居酒屋中,头碰头地研究手机上那段说出“这个世界生了病”的画面中人有多像怪医黑杰克。
这个深夜不眠的城市,无数人留意到了2ch上四个风格不同但又颇为接近的讨论串,很多人只是在发泄不满,但也有很多人在发泄的同时急切地想要将胸中憋了多年的闷气畅快地吐出来——任何人种,任何人类,就算是忍耐天赋树点到了极致也终究是活生生的人,而活生生的人,就必然具备活生生的情绪……
作者有话要说: ps1:只要是流动性极高的社会体系,就不可能出现父死子继。这个流动性包括意义上的阶级流动,也包括人群在居住地、工作地上的实际流动。
在日本,政治家的后代也是政治家,商人的后代也是商人,医生的后代也是医生,卖豆腐的儿子继续卖豆腐……这不是个例而是常规现象,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社会形态。在我国,某个高官的后代从政的话都肯定会被质疑是不是走了后门,更别说是接老爹的班了……医院的院长想让自己儿子继续当院长,那难度也不是一般的高。
华夏人很难理解日本人的文艺作品为什么那么丧,根源上是就虽然我们地缘上接近但社会习惯不同,比如说在两国的家庭中,华夏人倾全家财力来保证孩子的教育资源是很正常很传统的事情,但是日本人的家庭会有所保留……
日本人自己也拍了很多关于年轻人困境的节目,在相对封闭压抑的日本社会,拥有真正财富的往往是中年人、老人,年轻人是普遍比较拮据的,这就是论资排辈制度被利用到极致导致的恶性循环。就全局上来看,我国年青一代(30岁+)的科研人员大批量涌现,而这个年龄段的科研工作者在日本的话请先继续给前辈当马仔……
简单来说,我国重视年轻人才并愿意培养,而日本人呢,有点资历的人都忙着稳固自己的地位利益……而且这还是一种社会化的现象。中国的机关部门里面,大家能想象北大毕业的博士生研究生进部门后给老员工长期端茶送水吗?几次还行,多了的话领导都要看不惯了吧,而这,在日本是常态。(有本青年漫画公然嘲讽日本议会是养老院)
所以大家看到我国某个古老手艺没有继承人的时候别忙着哀叹传承已死,如果所有的古老手艺其后代都必须接班,那对我们来说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在这一块儿上,国家选择用别的办法来维系这些古老手艺的存在才是比较合理的路线,比如打火花的手艺跟旅游结合搭游客顺风车赚钱,比如手工刺绣跟服装设计、影视需求集合拓展生存空间,这才是保持一些值得传承的古老手艺传承延续之道。若是为了保证一些落后的东西能有生命力而禁止先进,那才是邪教。
在这方面,日本的僵化政策也是很显眼的,比如为了保证农民的利益在生活物资用品上提高关税……要是换成华夏这边,为了保证农民的收入让我们现在吃到的菜肉都提价三倍到十倍,那不知道要逼得多少人上井冈山了。相对来说,我国一直在努力的搞科技下乡、科学种植养殖推广,让农民以量取胜以量谋利,并同时开辟海外粮食产地,才是真正让国民受益的做法。
ps2:日本年轻人的贫困现状是很惊人的,所谓的少子化就是年轻人结不起婚养不起孩子,因为同样的情况在我国也有苗头的关系,相信大家能够理解……但是因为日本的民生政策实在是不咋样,所以日本年轻人的处境要比国内的年轻人更糟糕一点,也就是说,日本的贫困年轻人是真的徘徊在温饱线上,丁点儿不夸张……我们看的日剧、漫画里,主角能自己单独租住公寓的,那都是有家人愿意给输血的幸运儿。日本有一个系列的纪录片专门讲贫困线上的女性,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一些青年向漫画里面也侧面描写过离家少女,依靠色情业生存、在留言板上公然招女票以换取过夜资金甚至是一顿饭什么的,很常见。
我也算是当代穷困年轻人之一,月收入很低,但是至少我可以租住得起五十平米的套间,生活中也很少说吃不起饭喝不起饮料抽不起烟,生病了能去医院挂个瓶,每年能去做次体检、还能给老妈买点东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实都是受国家影响的,大家生活得不够快乐的时候可以不爱国,但是也没必要把自己的不幸都怪罪到他人、社会上去,这样只会让自己更加不幸。
ps3:
你们都没有想到吧!贝吉塔鲁路修路飞黑杰克哦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