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成长(2 / 2)

怕是村子里的人有心照料,也不敢做得很明显。

因为县城里,市里的激进分子时常会盯着他们村子,甚至有的人为了抓住他们一个把柄可以成夜成夜的埋伏在他们家屋后的那片草地里。

当时林肃的三个儿子可都在,而老大和老二又是十六七岁的少年,正是思想最活跃的时候。

林肃和妻子每天要做大量的劳力活动,还要留心两个大儿子的成长,不免就有点疏忽小儿子。

而四五岁,正是孩子性格最开始形成的时候,当时家里风声鹤唳,穿得不好,吃得也不好,老三从那时候就知道护食了,哪怕只是一截红薯,他也知道要尽快吃到肚子里去,不然就有可能被别的孩子抢走,他就只能饿肚子。

林闻战十八岁那年,易问寇想办法给他争取了一个从军的名额,直接越过当地的县市把人征去了军队。

林家的日子这才勉强好过一点。

但好景不长,第二年当地就发生了天灾,连续两年歉收,当时那个地方活动搞得又激烈又大,哪怕是地方上勒紧裤腰带,也要完成上面分配下来的任务。

当时的官员甚至为了业绩,不惜假报收成,哪怕乡下都有人饿死了,也要有一份好的数据。

普通农民的都有可能会饿死,更何况当时还是劳改性子的林家?

当时林闻博六岁,最饿的时候,这孩子趴在草地里掘过草根,而当时林肃夫妻要维持自家的生计,偶尔还要想办法贴补一下曾经的朋友,甚至族人。

曾经的至交就要饿死,病死,奄奄一息的躺在你身前,你忍心不管不问吗?

亲戚的孩子鼓着大肚子就要饿死,你只要抠出一块红薯来就能维持住他的生命,你能舍得不给吗?

林家夫妻到底是善良的,所以在能够维持住家人生存的前提下,他们会尽量的救助那些陷入绝境的亲朋。

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救了多少个下一步就会死亡的人。

但林肃夫妻做了这些,却不想儿子们陷入绝望和怨忿之中,所以哪怕日子过得很艰难,他们呈现给孩子们的是乐观。

哪怕是偶尔从山里挖了一丛野山药,他们也能如同获得至宝一样的“当当当”呈现给两个孩子看,然后一点不留的加餐全部吃完,以获得那份喜悦和对上天的感激,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老二林闻安很吃这一套,因为当时他浪漫的性格以及养成,他和父母一样,觉得这是一件很令人喜悦的事。

但对有记忆以来就在挨饿的林闻博眼里不是,他一边吃着这对他来说相当于美味的东西,一边觉得父母不会存储东西,如果把这份山药存一部分下来,在下次饿得找不到食物时再拿出来一点,那他就不用再遭受那种蚀骨的饥饿了。

所以和父母兄长们不一样,他没有继承林家人的那份浪漫,相反,从他有能力开始他就会存东西。

先是日子慢慢好过时,他在自己的床底下存的红薯,土豆和各种麦粒,然后是糖果,最后是一分一分的毛票……

在林闻战和林闻安相继牺牲后,林肃夫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儿子身上,当然也发现了他的这个特质。

一开始他们觉得这样的儿子很可爱,但可爱之余,又有点心酸。

但他们没有想过纠正他,只是在有能力后会尽量的补贴他,偶尔用自己的钱让他感受一下浪漫。

比如,他们会猛不丁的花大价钱给他买一个时髦的录音机和bb机,或者用上一个月的收入请孩子去一趟旅行。

当时,他们父子间虽然有理念的冲突,却也很融洽和温馨,哪怕林闻博在接收这些东西时很肉痛,但心里也是很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