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破局(2 / 2)

为战乱断了来往,可你是他亲外甥,总能得一丝庇护。”

这事他倒知道,虽然当年天下乱的很,可他大舅知道他出生后,还是托人送来他母亲的祭礼和一个长命锁给他,想来是和他母亲关系极亲的。不过,如今事情还到不了要去投奔他舅舅的地步。

“爹,舅舅虽然疼我,可江南毕竟路途遥远,如今天下战乱不断,谁知道路上会发生什么,再说儿子想了这么一会,觉得事情未必就到了要逃的地步。”

“那是转运粮草,咱家一无人脉,二无钱财,如何能使得动人……”

“虽然看着艰难,但未必没有办法,儿子决定明天去孙县令那打听打听。”

冯道说着,从榻上拿起那卷没看完的书,朝自己院子走去。

“对了,还有孙县令,”冯父突然想起那个老家伙,那老家伙可是世家出身,要是他能帮忙,儿子肯定没事。

冯父忙抬头找儿子,打算陪儿子一起去求人,结果却看到他儿子拿着书正要回院子,疑惑道:“你要去哪?”

“回院子看书!”冯道随口说。

冯父瞪眼:“这火烧眉毛了你还看什么书啊!”

第二日

冯道婉拒了非要陪着他一起去的冯父,换了身衣裳,拿着昨晚看完的书,朝县衙走去。

“冯郎君,又来看书?”

县衙门口,两个闲着没事的衙役正肩靠着肩唠嗑,看到冯道走过来,笑着打招呼。

“原来今日是两位大哥当值,”冯道笑着拱拱手,问道:“明府君可有空?”

“有空,这些日子大家都忙着夏收呢,谁有空打官司,明府君都好几日不曾升堂了,还告诫我们没事别出去,哪怕有官司也让他们夏收完再来。”其中一个衙役说道。

冯道听了赞叹道:“明府君能重农收,轻诉讼,让治内百姓农忙时无劳役之忧,实在可为一方父母官。”

“果然还是读书人说话让人明白,”两个衙役恍然大悟,“我们就知道明府君让我们别出去晃悠是为了百姓好,却不知道好在哪,今儿听你一说总算明白了。”

“明白了还天天偷偷跑出去晃!”一个有些威严的声言从院内传来。

紧接着,一个四十多岁,留着胡须,穿着官袍的男子迈着八字步从里面走出来。

“可道见过明府君!”冯道拱手见礼。

孙县令瞪了两个衙役一眼,转头看着冯道,脸色立刻好了很多,和蔼的说:“你来了。”

冯道拿出书,双手呈给孙县令,“前日借了明府君的孤本,昨日刚好读完,今日特来还书。”

孙县令拿过书,笑着问:“今日可还借书?”

“今日学生不借书,不过有一事想请教明府君。”冯道恭敬的答道。

“奥,什么事?”

“事情有些重要,还请府君让进府一叙。”

“那你跟本官来吧!”孙县令转身朝后院走去,冯道忙跟上。

孙县令一家就住在县衙的后院,因冯道经常来,孙县令也没带他去见客正堂,直接带他去了书房。

两人在书房坐下,孙县令就问道:“你想请教什么?”

冯道靠近孙县令,低声问道:“学生想问一事,义昌节度使刘守文最信任的幕僚是哪几人,其中谁最爱惜名声?”

作者有话要说:  注:明府君:唐朝对县令的尊称。

②唐朝末年大臣都是神级逃跑健将,原因:不会逃跑的死了。唐朝皇帝从唐玄宗开始,那就是跑神转世,一遇战乱、农民起义、兵变……二话不说立刻逃跑,而且唐朝皇帝跑得特别自私,为了不让叛军追上,逃跑从来不通知大臣百姓(带人多了累赘),所以一遇兵祸,大臣(尤其是文臣)百姓一波波死,本文第一章就是黄巢之乱时,唐僖宗独自逃跑,导致整个长安被杀大臣百姓达八万人,而且别以为他只跑了一次,他跑了三次,也就是光他在位,大臣就死了三批,其中还包括宰相,所以不要奇怪唐末和五代的大臣为什么忠君思想这么低,实在是当弃子当着当着就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