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陈无咎日记(一)(2 / 2)

,就先回家休息吧。

别再说这种胡话。

但我怎么都没想到,这种绝户的办法,竟是让那个昏君都想出来了。

还大言不惭,义正言辞地拿来教训百官们是酒囊饭袋。

她到底知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力感。

什么雄心壮志,什么忠君报国,在这么一位女昏君面前,又有什么用?

我找到师弟,跟他道了个歉,把事情说开,免得他记恨,便捏着鼻子一个人去做这种断子绝孙的事情去了。

我本想一个人抗下这事儿,他日就算要顶雷,死我一个就够了。

却没想到,老魏这厮硬要给我打下手,不管说话多难听都赶不走。

好兄弟,终究是好兄弟。

那些日子,我和老魏也不知道背了多少骂名。

每次出门,都感觉被人盯着,如芒在背。

果不其然。

在有心人的唆使下。

灾民终究是反了,数万人啸聚山林,过上了打家劫舍,拦路抢劫的伙计,连官差都死了不知道多少。

这时候,那小师弟又又又出嗖主意了。

以工代赈。

饭都不给人吃饱,你还让人干活,你是人么?

你是担心百姓反得不够多,不够快是吧?

我自然不可能由他胡闹,当机立断又把小师弟这个念头按死在了萌芽之中。

但这百万灾民终究是个麻烦。

我和老魏绞尽脑汁,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更让我意外的是,这女昏君难得的勤政了一回,连夜召开了大朝会,与群臣商议对策。

左相倒是查阅古籍,找出了几条可行的方针。

不想,却被这女昏君贬了个一文不值。

然后,掏出了小师弟那个阴毒的计策。

——以工代赈。

听到的一瞬间,我感觉被雷劈了,外焦里嫩,就是没死。

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这女昏君,又把这口天大的黑锅,送给了我……

这……

我已经记不清当时的心情和感受了。

只记得我浑浑噩噩走到了府衙,通知两位师弟逃命。

老魏说,小师弟跟陛下肯定有一腿,天底下,哪来这么多巧事,一回是,二回也能是?

对啊!

陛下虽然是个昏君,但也就是修个仙,建个道观啥的。

何曾干过这么荒唐的事呢?

真相只有一个。

小师弟是陛下的面首,两人有一腿。

但师弟矢口否认,解释的也很在意。

确实,想多了。

小师弟要真跟陛下有一腿,还用来京州府衙?

早就不知道上哪儿镀金去了。

这么一折腾,凝重的气氛倒是缓和了不少。

然后,我和老魏就被小师弟一通忽悠,拿着他编写的那本《葵花宝典》干活去了。

反正也没办法了,陛下金口已开。

这口锅,不接也得接。

接了,以后死,不接,现在死。

还能怎么样呢?

死马当活马医,姑且试试吧。

万一成了呢?

于是乎,我和老魏便去忙活了。

我们前脚刚到灾区考察,后脚便接到了消息。

陛下,为了京州府的安危,把小师弟派出去剿匪了。

啊这……

这女昏君也忒过分了吧?

逮着京州府衙的羊毛薅?

整个大周的破锅,全得他们京州府衙里的倒霉蛋背是吧?

哪儿来的昏君!

非得把我们这些人全拉出去祭天是吧!

我和老魏当即放下手头的活计,赶去找小师弟,建议他赶紧收拾包跑路。

京州城外的,那是灾民组成的匪嘛?

那分明是正规军!

我,年轻时,也曾仗剑在边疆从过军,杀过敌。

对行伍出身的人再熟悉不过。

小师弟,这种文人出去剿匪,不是找死么?

但,我和老魏怎么都没想到。

这小师弟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离谱,更加荒谬。

他身为主帅,竟然不准备领军出征,全权交给了府兵的主官——李药师负责。

主帅都怯战,手底下的将士还能有战心?

好在,师弟保下一条命,见势不妙及时开溜就是。

以恩师的影响力,让小师弟隐姓埋名,倒也不是不行。

在小师弟的一番忽悠之下,我和老魏晕头转向,一不留神,就把大军的后勤工作也接了。

算了。

反正我和老魏早晚要死,把师弟摘出去也好。

果不其然。

主帅不在,这支府兵更是稀碎,连军容都没有,眼瞅着就是一帮废物。

我和老魏也只能相视一笑,迎接即将到来的狂风骤雨。

这大周,终究是不会安定了。

或许是时候与那个年少轻狂的自己道别了。

我,老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