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因为这件事情对宁国公有所不满,他开始不断的对宁国公一系的人发出责难,宁国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真是没有想到陛下会这般信任英国公。
他如此,跟他一起弹劾英国公府的于翰林却好端端的,没有受到什么责备。
不过像于翰林这种忠臣,皇帝虽然给了面子,但是他肯定不会因为皇帝给面子而不再弹劾。
他甚至准备自己的棺椁了。皇帝得了消息,整个人都麻了。
他对皇后说,“如今朕真是骑虎难下。”
皇后笑着道:“朝臣们如此相逼,陛下为什么还不让臣妾退居后宫,反而依旧搬着折子来。”
皇帝愣了愣,然后道:“……也许是朕觉得你不会害百姓?他们各有各的心思,朕不相信他们。”
父皇才去世多久,这些人就开始冒头了。皇帝真的一点也不相信他们。
他道:“即便是于翰林,他难道就没有一点私心吗?他想要用朕来名垂千古呢。”
然后叹息,“再说了,这些老臣们敢这般逼迫朕,不就是仗着自己是两朝老臣吗?不就是仗着朕良善不愿意杀害他们吗?”
“一不顺心,就敢成群结队的跪在御书房外,呼朋唤友,一个个都说是为了朕,为了大秦,那他们要是真是如此,怎么不散尽家财去救济百姓呢?”
皇帝对他们很不满意,“这次是你,下次是什么?要是他们一不顺心如意,就要以此来要挟朕,此风长久以往,朕便要被他们约束住了。”
皇后不曾想,皇帝竟然是这般想的,不过仔细换位思考,皇帝的心思其实是有迹可循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她笑了笑,“原来陛下心中自有沟壑。”
既然如此,其实就好办多了。皇后并不打算留着于翰林过年,这个老头子实在是迂腐,她之前不敢动他,是因着考虑皇帝不愿意动他,如今知晓其实皇帝也并不喜欢他这种早早为自己买棺木的做法,那就可以动了。
折邵衣来的时候,她就让折邵衣回去传信给沈怀楠。
沈怀楠等了几天,便开始筹备了。于翰林这个人是个好人,清官,他一心扑在朝政上,为了天下百姓不顾自己安危做下不少的危险之事,很得百姓爱戴。
后来年岁大了,先帝便让他回京,在翰林院任职养老,也算是先帝的心腹了。
他回朝之后,也依旧致力于解决各地的洪涝水旱,当年皇帝跟五皇子斗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他也丝毫不站队。
如今冒出头来,是实实在在看见来皇后参政带来的危机以及英国公的野心,他上折子皇帝不听,想要拿住英国公的证据,却又拿不住,宁国公站出来,他便觉得可以借一股东风,也可以站出来,谁知道陛下竟然这般蠢。
他气得好几天吃不下饭,眼看就要病了,就见自家的儿子大哭着进门,求着他帮忙。
问他做什么,他就说自己逛青楼去了,被盛瑾安抓住,如今正要禀报圣上。
于翰林顿时一口气没上来,直接就倒了下去。等他醒来的时候,就听夫人说儿子的官职已经丢了。
他先是打了儿子一巴掌,然后问明缘由,“我再三说教你不准去那种地方,你如何去的?”
这是先帝爷时就颁发的令法,他都不能去请陛下收回成命。
于翰林儿子已经慌得不行,十年寒窗苦读,才换来如今的官职,怎么能轻易的丢掉,他痛哭流涕,“父亲,儿子真的是第一回去。”
于翰林家教严,所以他真的自小就没有去过青楼。这回也是被好友骗了。
“先是在街上遇见了牡丹院里的牡丹姑娘,她对儿子……对儿子十分倾心,而后就遇了庞起,他说认识那姑娘,可以帮着牵线……儿子也是猪油蒙了心,所以才在半夜去的,可是,可是一去就被抓了。”
于翰林大骂,“蠢才,蠢才,如今我正在跟陛下对峙,你倒是好,色迷心窍,竟然被人这般一引诱就丢了官,我真是恨不得打死你。”
他痛苦的闭上眼睛,“你把庞起给我叫来,他既然敢做,后面总是有人吩咐的,我大概也知道是谁,你尽管叫来,我倒是要看看,对方想要什么。”
他儿子连忙哎了一声去叫庞起了,等人一来,他先狠狠瞪过去,“此仇我必然是报的。”
庞起苦笑,“我对不住你,但我确实也是没有法子。”
他见来于翰林,先跪下,“怕是见过这次之后,晚辈是没有脸面来见你了,您多保重。”
于翰林倒是也没有怪罪他,“不是你就是别人,能提前把你的真面目露出来,我也并不算吃亏。”
庞起听了脸上有惭愧之色,然后道:“确实是沈怀楠沈尚书让晚辈如此做的,他让晚辈传话给您,这只是第一份礼,若是您还执迷不悟,后面还有更多的礼。他说……他说,您要是愿意,他想请您过府一叙。”
要是其他时候沈怀楠敢说这种话,敢请他过府一叙,他肯定是不愿意的,还会讥讽沈怀楠小人得志。
但是现在不一样,沈怀楠先蛇打七寸,打在了他最看重的儿子身上,后面还不知道有什么招数。
最主要的是,沈怀楠后面站着的是皇帝还是皇后,他必须要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