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你冷淡。你想想看,若是有个女子天天在你哥哥面前说你坏话,欺负你,你乐意叫你哥哥娶她么?”
嘉宁噎住,说不出反驳的话来,索性将脸往枕头里埋去,再不出声。
***
十一月初五,大吉,宜嫁娶。
端王府的嫡长女庆宁郡主出阁,府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云黛与庆宁交好,今日新娘子要出门,她也在屋内陪着,看着喜娘们团团围着庆宁,给她开面梳洗,穿衣上妆,再戴上那华美精致的花冠,将好好一个肤白貌美的俏娘子涂成个白面傀儡娃娃似的。那里三层外三层的华美绸缎婚服叫庆宁走路抬手都艰难,就连进食都要丫鬟分成小块小块的喂到她嘴边。
等太阳西斜时,外头传来婆子们喜气洋洋的禀告声,“大姑娘,姑爷来迎亲了。”
屋内一下子又忙活起来,嘉宁和王府一众庶女围着庆宁依依不舍告着别,七大姑八大姨们也满脸感动的说着吉祥话。云黛好不容易才挤了个位置,对庆宁祝福道,“庆宁姐姐,祝你和表姐夫琴瑟和鸣,白头到老。”
庆宁拉着她的手,涂着脂粉的脸庞露出温柔的笑,“借你吉言。”
才说完,就有两个喜娘一左一右扶着庆宁,提醒道,“大姑娘该去前头拜别王爷和王妃了。”
庆宁手执镶嵌珠宝的五彩羽扇,在一众丫鬟婆子的簇拥下出了这居住了十六年的院子。
她自是不舍,屡屡回头,眼中含泪。
云黛见状,也有些心酸,再看站在身旁一直吸鼻子抹眼泪的嘉宁,想了想,递了块帕子给她,“擦擦吧。”
嘉宁看着她递来的那方帕子,破天荒的没拒绝,擦了下眼泪,还低声说了句“多谢”。
云黛都惊了,还以为自己出现幻听了,扭头去看嘉宁,嘉宁已然别过脸,一把揪住她的袖子道,“好啦,别傻站着了,去前头送姐姐出门了。”
府内处处都挂着红绸,灯笼上都贴着大大的喜字,前门新郎官还被儿郎们拦着对诗,正厅内新娘子泣别父母双亲。
莫说端王妃了,就连一向笑脸和气的端王脸上也多了几分淡淡的伤感,望向长女的目光慈爱而不舍,谆谆嘱咐道,“你嫁到李家后,要好好和姑爷过日子,孝敬公婆,友爱妯娌……勉之敬之,夙夜无违!”
庆宁哭得跟泪人儿似的,在喜娘的搀扶下深深一拜,“女儿谨遵父亲母亲教诲。”
端王妃拿帕子按着眼角,强挤出笑容来,“好孩子别哭了,哭花了妆可不美了。”
庆宁笑着止着眼泪,“是。”
嘉宁和云黛在一旁看着,忽而咕哝道,“明明成婚是大喜事,可真成婚了,女方家哭哭啼啼,郎君家笑开了花,凭什么呀?”
云黛抿唇,不知该如何答她。嘉宁也没想求个答案,只自顾自道,“反正我是不会远嫁的,远嫁多难过,还是嫁在长安好。”
提到远嫁,云黛就想到乔玉珠,也不知道玉珠现在怎么样了,乔家舅母的身体可有好些,以后玉珠嫁人了,自己肯定也会掉眼泪的。
倏然,外头响起一声声响亮的催促声——
“新娘子,催出来!新娘子,催出来!”
厅内的氛围一下子也热闹起来,原是新郎官过了拦门那一道,总算提着大雁来迎娶新娘了。
婆子们连忙搬着行障上前,将未婚娘子们与外男们隔开,隔着薄薄的纱帐,云黛和嘉宁依稀可见新郎官的轮廓。
在那一片热闹的起哄声里,她还听到了谢叔南的声音,仔细一看,没寻到谢叔南,倒是有个格外高的身形,看上去应当是谢伯缙。影影绰绰的,她也瞧不真切。
新娘与新郎官拜完长辈后,就要登婚车去夫家了,一屋子的人蜂拥般的围着新人出门,上一刻还喧闹的正厅这一刻就变得安静下来。
端王妃红着眼睛目送着长女离去的背影,直到望不见人影,身边的婆子提醒道,“王妃,老奴扶你回去洗把脸,再去后头招待宾客们。”
“好。”端王妃略一颔首,像是老了好几岁般,脚步都踉跄了。
嘉宁见状,上前宽慰了端王妃两句,端王妃笑着应了两下,就先回屋了。
“走吧,咱们去后院吃喜酒。”嘉宁折返回来对云黛道。
云黛这边刚想消无声息自觉退下,没料到嘉宁还记着她这么个人,很是错愕,心想着,难道庆宁姐姐出嫁了,嘉宁忽然就成长了?
——事实证明,是她想太多。
到了后院,嘉宁在锦衣华服的宾客们寻了一圈,两道柳眉蹙起,不悦的嘀咕了一声,“丹阳不是来了么?人跑哪去了?”
云黛,“……”敢情又是逮着她来气丹阳?
嘉宁招来个机灵的小丫鬟,“你去打听下丹阳去哪了,寻到了就来禀我。”
小丫鬟领了吩咐,麻溜去了。
一时半会儿寻不到丹阳,嘉宁暂时消停下来,带着云黛入席吃饭。
后院尽是女宾,其中不少与端王府交好的世家夫人、皇亲国戚,乍一看到云黛时,她们皆惊艳的挪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