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丁入亩,是后世满清时期的一个政策,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 标志着古今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被废除。。。 这一制度的实行,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 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生自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赋税规则的简化减少了官府打马虎眼任意加税的可能。 最明显的地方,便是会大幅度刺激人口的增长。 朱元璋在听到大孙说出这句话时,顿时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含义,这也很好理解,并不需要过多的解释。 所谓赋和税,虽然都是收钱,但实际上还是有些区别的,简单的来说。 赋收的钱,是提供给国家武装力量,可以理解为军赋。 税所收的钱,便是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方面。 而大孙所说到的丁税,便是属于税收方面。 然而,朱元璋并没有表现出赞赏的神色,反而是眼神有些怪异的看着大孙。 “大孙可曾想过,若是废除丁税,国库岁入要减少多少钱粮嘛。”朱元璋沉声的问道。 大孙如此聪慧,怎会相出这等法子。 丁税制度自古有之,并不是说朱元璋非要保留,实在是就现在看来,丁税的岁入,明显要多上很多。 废除丁税,对于大明国库的岁入,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朱英对于老爷子的反应,也没太多的意外。 摊丁入亩这样在后世看来的高效政策,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其实没有多大的好处。 因地制宜,每个时期的政策,应当符合当下的情况才可以,而不是说把所有好的政策堆积在一起,大明就会变得强大。 摊丁入亩在满清时期之所以有很强的效果,堪称神来之笔,其中的关键在于人口的隐瞒。 大量人口被隐瞒户籍,谁都不知道有多少人豢养的大量仆从,这些被隐瞒的人口,都是不交税的。 满清时期搞隐瞒人口最多的,便就是八旗子弟了。 所以摊丁入亩后,满清的税收会直接出现一个腾飞的情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个无奈之举。 可是对现在的大明来说,情况就完全不一样。 前面朝代的人口情况不得而知,就现在的大明,经历过元末的混乱,尤其是朱元璋实行的职业分配制度,包括户籍行走制度,基本上全部都登记在册,没有什么隐藏人口。 这也就意味着,目前丁税在大明国库的岁入之中,占据了不小分量的比例。 将丁税废除,赋税都直接按地产计算,反而会使得岁入出现大量减少。 本来如今大明国库的岁入用起来就很紧凑,这般还来降下一波,可见来年会更加艰难。 不要认为摊丁入亩知这样的政策就很是高明,军赋的征收就是按地产来,现在只是将个税也这般施行而已。 朱英不懂这些吗? 他当然心中是明白的,不然也不会拖到这个时候来提出,但既然知晓,为何朱英还是提了出来。 其中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消除贫富差距。 拉小贫富差距,才能让社会矛盾变得不那么的尖锐。 “地产多者多出,少则少出,无则不出,便是一些低层的老百姓,找些活计生活的负担会轻松许多。” 朱英解释道。 听完大孙的解释,朱元璋也立即理解了大孙的想法,但在朱元璋的心中,此刻的大孙却有想当然了。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过于理想主义,不切实际。 看到老爷子皱眉,并没有太多认同感的神情,朱英智珠在握的说道:“孙儿知晓,丁税的废除,会让大明国库的岁入变少,甚至会影响到大明的稳定。” “孙儿既然敢于提出此事,当是有备而来,已然准备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子。” 朱英说完后,并没有接着述说,反而是端起桌面上已然有些凉的茶水,喝了一口。 听到大孙这话,朱元璋微微振奋,眉头也展开了不少,他倒是想听下,大孙还能有什么其他的法子,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 对于大孙的妙计层出,朱元璋还是感到非常满意的。 不过看着大孙自顾自的喝着茶,想到吊自己的胃口,朱元璋晒然一笑,也端起了茶杯,不急不缓的喝了起来。 老狐狸! 朱英顿时无语,老爷子不是暴躁脾性么,这都能沉得下心思。 见此,朱英放下茶杯,眼珠子一转,反而问道;“在爷爷看来,咱们大明是不是物产极为丰富,应有尽有。” “那是当然。”朱元璋一手端着茶杯,随口回道。 自古以来,神州便为天下之中心,四方蛮夷地处贫瘠,这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然而爷爷可知道,在大明山海之外,有着各式各样奇珍异宝,甚至有着亩产千斤的作物。生活在哪里的人们,无须辛苦劳作,就能衣食无忧。” 朱英笑着说道。 话到了这里,朱英心中的想法已然极为明显,他就是想要勾起老爷子对于海外的好奇。 别的不说,海禁怎么着也是必须要开了。
第176章:蠢蠢欲动的朱元璋(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