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的名声太好了,这会让许多人没有了顾忌。” 朱英摇头拒绝了朱元章的提议。 他知道老爷子很是爱护自己,可对于君王来说,一味的仁慈可不是什么好的事情。 让人感激的同时,也需要敬畏才行。 这次之所以直接用自己的名义来发布这个公告,很大的程度就是用之前积攒的名声强行进行对社会阶层的改革。 当皇帝彻底掌控兵权的时候,他的权力可以说是无限大的。 历史上许多朝代的君主,干出更加昏庸的事情,只要手里头有真正兵权的,不会出现任何事情。 那些之所以被扳倒的,只不过没意识到兵权的重要性罢了。 这次的事情,是朱英对于勋贵阶层发起的挑战。 古往今来,所有王朝的覆灭追究根本就是在于两点。 一是阶级固化,下层人没有了上升的空间。 二就是土地兼并了。 阶级固化目前对于大明来说算不得要紧的问题,随着海外不断开扩,即便是平民运气好的话,也能拥有很多次翻身的机会。 虽说这样的翻身不会达到很高的高度,但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从之前的吃不到一口饱饭,再转变到吃喝不愁,这就已经是天大的变化了。 但是土地兼并就完全不同。 大明现在的人口正是在不断的上涨之中,随着新生儿不断增加,预示着在未来的数十年的时间里,将会涌现出大量的年轻人。 社会是年轻人的社会,不管是做什么样的工种,这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尤其是在古代这个什么事情都需要大量劳力的情况下,年轻人更加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朱英需要大明可以提供给更多年轻人机会,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从兵,海外,建设等各方面。 那么留存有足够多的土地,种植更多的粮食,才是大明现在发展最好的方向。 目前吃到朱英这一批红利的人,尤其是对于勋贵来说,实在是太多了。 在之前,或许一些勋贵不过是个小爵位,不会有太多的钱财,仅仅只能是维持一日三餐的温饱。 但是自从海贸经济打开,高产作物大规模种植的开始,这些但凡稍微有一点身份的小勋贵,顿时就可以利用到自己的身份获取到更多的财富。 别拿村长不当干部。 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哪怕是非常基层的官员,都有着接触大量社会资源的情况,只需要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小手段,就能获取到曾经想都不敢想的钱财。 社会背景的不同。 在大明建国三十年里,许多人都是曾经经历过元末乱世的流民,他们比更多的人更加知道有一块自己土地的重要性。 即便是现在的经商环境很好,但绝大多数人在得到第一桶金后,都会选择去购买地契。 这也就导致在大明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土地兼并的问题反而是愈演愈烈。 不是说在朱英入宫后的这六年时间里,就已经严重到动摇国本了。 按照现在这样的速度,真正的体现出影响至少需要数十年的时间,甚至是上百年才会发生出重大问题。 甚至于土地的买卖,让许多地方官府得以缴纳出巨额的赋税,国库的收益也变得更多。 但就像是卫所制度一样,会留下巨大隐患。 朱英当然不想给大明埋雷。 如果只是在乎自己的生活,现在的朱英完全可以摆烂了。 只是大明现在都已经是这么的强盛了,朱英作为大明太孙的权势也已经是达到了巅峰。 哪怕后期作为昏君,大明也足够他祸祸一辈子。 这人啊,当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候,就会有着更为远大的追求。 朱英自然也不例外。 抱着自己的孩子,朱英虽说有着前世的记忆,但他也想让大明长存,让这最后的汉人王朝,能够更远的走下去,而不是再度复现曾经满清的朝代。 “既然大孙想好了,那咱就好好看着,谁敢在这上面闹事。” 朱元章犹自说道,只是眼底深处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丝落寞。 大孙长大了,不是像最初进宫的时候,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来操行帮忙了。 这样的情况当然是很好的,也很符合朱元章的预期,心里也比较欣慰。 可不知道为什么,难免要出现一些伤感。 换个角度来说,现在的大孙已经不是那么需要的依靠自己了,很多事情可以独立处置,这让朱元章感觉到自己的作用正在慢慢的消失。 既高兴,也伤悲。 朱英眼珠微动,敏锐的察觉到了老爷子的状态,当下不动声色的说道:“我敢这么做,自然是因为有爷爷兜着,不管是干什么事情,都敢于放大胆子去做,也不怕犯错。” “真要是错了,爷爷就帮我擦屁股呗,还能多一些经验。” “爷爷可是我的顶梁柱,让我没有丝毫顾忌,这些来自于朝廷的压力,基本上都被爷爷扛下了。” “就像是今天的早朝一样,这公告在外边已经是形成了如此之大的影响,可朝廷上的这些大臣一个个就好像没看
第649章:发展大明的人口入侵(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