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读,又距离诏书到达过去了三日。
李清月解下了斗篷,抖落了上头厚厚的堆雪,快步冲进了点有暖炉的屋中,这才觉得自己像是活了过来。
“真冷啊。”她搓了搓手感慨道。
十一月之初的东北,那可真是太冷了。
高丽境内的高丽王族抓捕早就结束了,但与高丽勾结的靺鞨人可还没解决。
距离高丽最近的三支靺鞨部的名字分别叫白山、栗末以及黑水。
光是从其名字上都能听出其所在的位置。
最南边的白山部和高丽相邻,就驻扎在长白山一带,居中的是栗末靺鞨,在三部之中的实力相对最强,而再往北,就是居住在黑龙江下游的黑水部。
() 那也是后来的女真部落。
“小将军是不是感觉到自己的本事有点没有用武之地了?()”
对于苏定方的这句发问,李清月一点没带否认地点了点头。
高丽和百济之人,或多或少都接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也已经有了各自独立的政权,在其国家存在期间的几百年间,对于城镇和防守体系的建设,和中原是有相似性的。
正因为如此,她才可以用中原的兵法,甚至是打心理战的方式,将他们给逐一击破。
但靺鞨部不是这么回事。
除却能够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之中往来,这些东北少数民族还处在一种相对蒙昧未开化的状态,就连和唐军打游击战,都透露着一种随心所欲的感觉。
偏偏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野性和直觉作战,让人很难将他们一网打尽。
相比之下,反而是黑齿常之这样的将领,还能在和他们在山中绕弯子的时候顺手逮出几个部落来,然后由唐军压上将人擒获。
但即便如此,经由这大半个月的行动,被擒获的也只有寥寥数千人而已。
好在,在将人押送回返的时候,李清月就已经和苏定方达成了一致想法。
他们不打算将这些人能按照旧例杀死,而是将他们迁移到附近的营州境内,与营州人杂居同化,而后从中募招人手,再讨论北上收服其余靺鞨部的问题。
事实上,这种迁移在隋朝时期就有过,也让大唐将领里有几位拥有靺鞨血统的将领。
比如大唐名将之中的李谨行,就是这样的存在,还是由大唐给其赐姓为李的。
而这一出迁移里,虽然能让李清月发挥的余地不多,也让她意识到了自己此前所学终究有局限性,或许在面对西域复杂局面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无力,得提前做好准备。
同时,也让她收获了个人才。
在一支靺鞨部的部落中,她逮住了个敢用弓杀敌的五岁小孩,在听到此人名为祚荣?()”之后,没将人放在迁居入营州的队伍里,而是直接将人丢给了卓云,让她先把人给一并带走。
在听闻其父名为乞乞仲象,乃是栗末靺鞨其中一支部落的首领后,李清月越发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若是她没猜错的话,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于营州之乱后建立渤海政权最终称王的大祚荣。
但不管是不是吧,能有此等胆魄,总不会是个庸才。
所以当李清月重回高丽王都平壤的时候,心情不是一般的好。
当听到诏令宣读之时,她更是忍不住又在心中欢呼了一声。
虽然已猜到,覆灭高丽的战绩面前,应当不会得到太吝啬的赏赐,但她原本猜的也只是在回到长安后可能会得到将军号或者加户的封赏,而不是在此时就已先收到了其中的一项。
她将诏书重新接过来小心地审视了一番,确认自己并没有听错。
那确实是开府之权!
这无疑意味着,她已和寻常将领不在
() 同一个起跑线上,若是想要给自己收服的将领、官员安排官职,她也完全可以直接将人招收到她的大都督府中。
譬如说,卢照邻被招募为邓王李元裕府中典签,就不需要将其上奏朝廷,所以在熊津大都督府中遇到这种情况也是一样。
而相比于只有闲职的李元裕,李清月还能算是个实权长官。
熊津大都督府总摄百济故地政务,可能到如今才算是真正落实了!
除此之外在这封诏书中提到的是,大唐意图在原高丽故地成立安东都护府,因第一任安东都护由谁出任暂未决定,在官员上任之前,先由周道务留守高丽,确保此地不会再兴动乱之事。
当然,为了更进一步防止高丽境内有反叛发生,在征讨高丽将士回返后,除却渊男生、宝藏王等高丽贵族与王族之外,由青州、莱州、登州水师将部分高丽百姓迁往中原。
为令其远离家乡,不能随意渡海逃回,将其陆续从沿海迁移入汉中、蜀中、江淮等地,用于充实各州人口。
李清月看到这里的时候,目光再度一亮。
若是如此的话,她是不是能想办法多调一些人到梁州境内?
梁州目前最缺的是什么?就算李清月已离开中原将近半年,不知道梁州今年的秋收情况如何,也多少能够猜得出来,缺的就是人手!
这恰恰是用来补足的人口。
不过这些事情都先不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