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 63 章(1 / 2)

于是在那次和叶爷爷“重归于好”以后,聂小满就得到了一个夏司令的联系方式。

后来聂小满又去看了爷爷几次,除了听到爷爷对自己那些菜谱的称赞,聂小满还听到了很多关于夏司令的故事,这让她对夏司令这个人,有了一点点的好奇心。

他年纪不大却跟爷爷平级,曾经共同奔赴战场,可谓报国前辈,也曾被下放,受尽屈辱,最终获得了正名。

本可以好好享受,提前退休,守着军功章开始享受生活,却又主动提出要去保卫海岛。听说他在海岛的这几年,海岛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也有了很多飞跃式的进步,和他本人也有很大的关系,看来他并不只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军事人才,还是一个建设国家的栋梁人才。

“我一直啊就喊小夏回来跟我做个伴儿,说实话,你看我那么多老战友,还是跟小夏最聊得来。他在那边待的年限也够久了,是该考虑差不多时候回来了。原本打算等他回来再介绍你们认识,这不巧了吗?小满你要去海岛,那就一定要见见他,替我拜访拜访他。”

“嗯,”聂小满答应着爷爷,不过比起去海岛,眼前有一件事情让她更激动,那就是回老家。

自从上了大学来到首都以后,仔细算算,差不多五年没回家了。

常常从书信里面知道家乡的变化,聂小满几乎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亲眼去看看那个她曾经穿越过来,为之努力奋斗过,并且有了归属感的家,还有聂家村的爸爸妈妈,哥哥,那些在这个世界给了她初次温暖的人们,这次她要回来了,不是她一个人,是三个人。

他们家的人,终于要团聚了。

虽然常引给聂家兄妹三人买了飞机票,但聂家村还是太偏了,再加上叶爷爷搬家似的给聂小满准备了二十几包年货,常引租的大吉普车完全放不下,最后兄妹三人改坐大巴回程,让吉普车司机载着年货单独回去了。

独自坐大巴的人虽说是没有行李一身轻松,但到了大巴车站以后,聂小满表示,并不轻松。

多少年没回家了,家里已经变成了她无法相认的模样。要不是连问了三个人,她还真不知道聂家村的大门朝哪开,好吧,即使是连问了三个人,她依然也没找到聂家村,不过好在她找到了从镇集市向聂家村走的那条路,当年,她扛着原主的包袱,在这里遇见了叶景初。

那时候,她和叶景初对她来说是初遇,那时候,他们之间还纯净的像玻璃一般透明,谁知道后来,他们的生活会因为彼此染上那么多丰富的色彩呢。

聂小满带着两个哥哥,沿着道路一直往前走。

城市变化很大,但山路依旧泥泞崎岖。看得出来,有人在这里铺过路,也看得出来这里铺的,不是柏油马路,那就意味着聂家村与城市的发展,还存在水平上的差异,这点哥哥在信里也提到过。

聂家村现在除了砖窑还在继续运转着,还开设了鱼塘,养殖场和一些毛线类加工产业,聂家村人人有工作,村办企业足够容纳所有的村民,外村的人甚至也跑来打工,但长久以来,由于生产形式单一,生产方式非常简单,产量也一直不高。

这条路已经比以前宽许多了,对聂家村来说,将产品运往外地,已经完全够用。

如果,想要进一步拉动基础设施建设,那就必须想出新的方法,创造出外部更需要的产品来。

新的点子从哪里来呢?农民当然想不出来。还是需要一些见过世面,具有视野的人来帮助他们判断。

这也是聂小满这次回家,聂大满对她的嘱托。

“小满,虽然我们现在生活过得不错,但那也只是跟前几年饿肚子的时候相比,我们现在能吃饱了穿暖了。人人都有事干,人人都有钱赚。但离郭嘉让我们达到小康社会的目标还差得远。聂家村不想落后,我也不能让聂家村落后。小满,你这次回来看看,为我出出主意,看看我们到底怎么才能把自身的优势提炼出来。我们聂家村人怎么才能创造更多价值呢?”

聂大满在书信里面,铿锵有力地写下这一字一句,聂小满心中感慨万千,她正一步一步接近这块哥哥为之奋斗和付出所有心血的土地。

一步一步,她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声和脚步声渐渐的越来越清晰,那是靠近故土的声音。

她回头看了看,两位跟在身后的哥哥,哥哥们表情凝重。

他们的心里估计比聂小满翻腾的还要厉害。如果说,聂小满只是个半路出家,穿越过来感受到亲情,感受到归属感,就把这里当家乡的人,那他们两个就全然不一样了,他们是土生土长的聂家村人,从小喝着聂家村的水,吃着聂家村种的粮食。

对他们来说,这里就是真正的故乡啊。

早年因为妹妹他们被迫背井离乡。在外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脑海中的故乡,就是这里呀。

虽说离开这里的时间比生活的时间还长,但每一个鲜花国人,对家的理解和眷恋,聂小满是懂的,是能感同身受的。

都说近乡情更怯,描绘的应该就是现在他们经历了这样一个场景吧。

一步步往前,两位哥哥的脚步却越来越慢了。

聂小满本来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