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章(2 / 3)

有说要安抚这些闹事的学子的,也有说要重考的,甚至有人提出权贵和寒门分开考的,就是没人说这些学子们的不是的。

毕竟如今科举是国之大计,皇帝铁了心要推科举,?那自然是要把科举的这些学子放的重一些。

按照前头那回的样子,?依葫芦画瓢,左右就是安抚学子。

当然,寒门和权贵分开考,这纯属痴心妄想,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皇帝被底下的这些大臣们吵得头疼,?倒是张太傅站了出来,“臣以为,既然那些个学子们是为了叶居敬小小年纪考中童生,左右如今叶居敬年纪尚小,臣以为倒不如先平息民意,废黜了叶居敬的功名,等过…”

张太傅话还没完,叶奔的拳头就已经冲着他来了,要不是张太傅算是半个太极

() 拳的爱好者,躲得快,这会儿都已经躺在地上了。

“镇国公这是何意?”张太傅躲过一拳以后尚且有些心有余悸,只铁青着脸看向叶奔道。

张太傅自认自己这提议毫无私心,全是为了朝庭着想,甚至对那小小年纪就考中童生的叶居敬起了点爱才之心,这才有此提议的。

但叶奔这个武夫却是都没听自己说完,就直接一拳糊了过来,这简直就是不可理喻。

叶奔这会儿也是一脸愤怒呢,“张太傅问我是何意,我还问你是何意呢。”

“我们家小三儿读了这么多年书,好不容易考中了个童生,就因为那些红眼病闹事,就得革了我们小三儿的功名?”

叶奔插着腰道,“那改明儿,无论是谁中了那什么劳什子的状元啥的,我也去试院那儿坐上两天,你们就得换个人?”

“镇国公说得倒是也有几l分道理,科举又不是谁家的孩子过家家,”还没等张太傅说话,皇帝就已经开口了。

这偏架拉的,是个人都能看得出皇帝的意思来。皇帝既然已经定了性,底下人自然是不好再对着皇帝干。

但不罢黜了叶居敬的功名,难不成就由着那些学子继续闹下去,这样大规模的聚集行动,谁也不能保证再闹下去会演变成什么。

“那该如何安抚那些学子?”有大臣忧心忡忡道,“总不能叫他们一直在试院门口坐着罢?”

“读书原本应该能使人明理,读书就尤其应该遵守法度,更何况,如今朝廷开设科举原本就是优待这些读书人,让他们能有上进的渠道,偏偏这些所谓的读书人不思君恩,为了自己的私欲聚众闹事,难不成还想威胁朝廷,威胁朕了?”

“那日后是不是如同镇国公说得,只要有事情,聚众闹上一闹,大家就得忌惮,朝廷就得妥协,朕就得妥协?这样选上来的童生究竟是童生还是童大王?这天下究竟是朕之天下还是这些学子的天下?”

说后面这话的时候,皇帝说得语气又加重了几l分。

这些年下来,当今身上的积威越发盛了,皇帝说完,大殿之上仿佛是连空气都稀薄了几l分,所有人只得跪在地上,“臣等惶恐。”

话都到这儿了,大家也都不是傻子,这回皇帝也不是拉偏架,而是对这些仗着人多动辄闹事的学子们不满已久,这件事正好撞到了当今的枪口上。

这细想起来倒也不觉得意外,有头一年童生试学子闹事,朝廷退让的例子打头,这些年学子闹事之实在是不少,只是规模不大,也不发生在皇帝眼皮子底下。

底下的官员们有摸不清皇帝的脉,对这些闹事的学子们只能多有优容,以安抚为主。甚至为了让学子不再闹事,还一退再退。

以至于做官员的,甚至还畏惧这些白身,人称之为“童大王”

“臣以为,应查清背后煽动之人,另外严惩为首之徒。”当下便有大臣提议道,“按照我朝律法,煽动聚众闹事者,监斩候。”

“倒也不必如此严苛,”皇帝摆

摆手说道,“闹事的那些学子们都记下名字,停其三代科考也就罢了。”

“既然他们认为科举不公,那日后也就不必考了。”皇帝凉凉地说道。

“皇上仁慈。”

大臣们嘴上说着皇上仁慈,但心里却不免想,这还叫不必如此严苛?三代不许科考,也就是说家里的子孙都没了出人头地的机会,断了改变阶级的机会,这恐怕是比杀了他们更加可怕吧。更何况,原本只是严惩首恶之徒,但如今却成了参与之人全都得受到惩罚。

日后怕是再也不敢有学子聚众闹事,仗着人多挟制长官了。

“看在老叶家千里的武将地,好不容易出个读书的苗子,也自然没有废黜的道理,”皇帝却是继续说道,“敬哥儿这几l场的卷子朕也瞧过,也算是瞧得过眼,那些个闹事的学子若有自认学识比敬哥儿好的,倒是可以按照规矩将他们的卷子递上来,只要朕瞧着确实好,倒是可以免了他们的停考,甚至给个功名也不妨事。”

“日后,若是有考生觉得科举舞弊,或是不法之事准他们越级上告,但若是诬告,自然也该追究诬告之罪。若上司包庇,官官相护,一经查处,从重处理。”

“思齐,你拟个旨意出来。”

王思齐是去年的状元,如今正做着侍读学士。

如今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