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终于好了(1 / 3)

大国工程 和光万物 2353 字 9个月前

余庆阳没有去打搅大家的讨论,这样挺好,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干。

虽然余庆阳自然自己也是专业人士,可是在工程领域,余庆阳不得不承认自己并不比这些专家厉害多少。

他厉害的地方只是比他多了二十年工程上的见识,而不是技术和工程管理。

余庆阳也不着急,坐在那里听他们讨论,其实也挺涨见识的。

这些老专家,讨论的时候可不单纯是就某一工序该怎么干,去干巴巴的讨论。

他们总会把自己干过的某一个工程,自己感觉最出彩的工程拿出来举例说明。

顺带吹一下自己的光辉岁月。

一个工序,总要夹带着十几个精彩的故事,最后等所有参与讨论的专家,把自己的光辉经历吹完,才能最后确定下来。

听着老专家们吹嘘自己的光辉岁月。

余庆阳现一个问题,不是中国没有管理制度,也不是中国人不会管理工程。

五六十年代的水利工程,管理绝对比现在要靠谱。

只是,八十年代以后,大量的私营老板涌入建筑市场。

逐渐把市场搞乱了拉低了整个国家的管理水平。

这是不争的事实,私人老板,第一目的就是赚钱。

自然是能省则省,不说偷工减料这些大问题,单就管理上,也是能省就省。

五六十年代大修水利的时候,大家活还能吃上白面馒头,菜里还有肉。

现在,四十年过去了,去工地工人食堂看看,很多还不如五六十年代的伙食标准高。

过去五六十年代,国企的时候,工地管理,分工明确,很细致,总指挥、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工程师、施工员、技术员、仓库管理员、专职水电工,保卫科、这些岗位都非常齐全。

可是到了八十年代以后,私人老板承揽工程,肯定不会设置这么多岗位,在他们看来,有个能看懂图纸的技术员,有个自己人当仓库保管员就足够了。

一下子节省十几个工作岗位,在很多人看来,这能节省很多钱。

私人老板也确实因此挣到了更多的钱。

于是大多数人都把这当成了真理。

有些人开始叫嚣,还是私人老板有本事,人家会管理,会赚钱。

国企机构臃肿,干工程安排那么多不需要的工作岗位,是浪费国家的钱,如此云云。

适逢国企改革,大量国企因为经营不善,破产倒闭,下岗大潮汹涌。

这样的论调,市场更足。

以至于,更多人,感觉好像干工程真的是这样,不需要那么多人,有个技术员,有个抗二梁的领着干活,再有个嫡系负责仓库采买就够了。

可是,这样真的可以吗?

如此几个人,能够管理好工地?

能够把控好质量?

能够避免浪费?

在一切向钱看的年代,谁还管质量,谁还管浪费,谁还管安全,好像还真是这样,这是所有工地普遍存在的现象。

包括许多国有施工企业,也跟着学,尽量少安排人。

安排多了,会被人说浪费国家的钱财。

哪怕真浪费了,那也是私底下的浪费,明面上,谁也不敢背这个名头。

但是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建筑市场,工程行业算是从八十年代开始,走入歧途。

在国内一说搞工程的,大家都在潜意识里把他和开矿的归类为一类,有钱人,暴户。

总之很少有人把干工程当成技术工作,当成体面的工作。

这个应该也算是一种劣币逐良币的现象吧。

当然,后面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出台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约束建筑市场。

只可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直到余庆阳重生回来,建筑市场依然不是那么规范。

也只有大型工程比较规范。

其实,在这方面,不光是国内,换到国外也一样。

只是国外,美国、德国、英国这些国家的法律比较健全。

建筑公司不敢如此明目张胆的克扣工人的伙食和住宿标准。

在法律之外,国外的私营老板,比国内的私营老板更加过分。

比如某号称是绅士的国家,有人甚至使用奴隶来干活。

当然,工地上使用奴隶干活这种事情,不会生在本国领土上,都是在非洲一些落后的国家。

哪怕是在本国领土上,也曾经被曝光过,有些庄园主还是在偷偷的使用奴隶干活。

这就是,天天喊着自己是绅士的国家生的事情。

扯远了……

“王总,孟总,张总,你们看一下这个规划书!”吃过午饭,余庆阳把三位总工叫到房间,把旅游路规划书交给他们。

三个人接过规划书翻看起来。

“余总,我们公司要接这个工程的总承包吗?”孟志愿问道。

公司的高层对余庆阳的脾气性格已经非常了解。

知道他拿出这个初步规划书,肯定不会是为了某一个标段。

要接,肯定是工程总承包。

“是啊!”余庆阳笑着点点头。

“余总,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