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一日日过去,随着暑期过去一个月,他依旧没有收到小丫头的回信……
“好了,去洗手准备吃饭。”
程奶奶暗叹口气,起身去书房唤程爷爷用晚饭。望着奶奶的背影,程隽朗张了张嘴,终却没说出一个字。
数日后。
“隽朗,夏夏给你写回信了,你快打开看看。”
叶夏的回信是大院门房那边的警卫半下午送到程家的,因为信上写的是程隽朗收,程奶奶就没拆开那封信,这不一看到程隽朗回来,就招手唤孙儿到客厅:“半下午到的,你快拆开看看夏夏在信里怎么说。”
程隽朗怔愣须臾,走到奶奶面前,抿唇,接过信,当着奶奶的面拆开。
“说话呀,夏夏在心里都说了些什么?!”
程隽朗:“江夏说她假期前考完试就去了杭城她大姨家,看到我的信已经经差不多过去一个月,江夏在信中还说,谢谢奶奶您的邀请,不过她开学后就要读初中,想在假期结束前在家看看书,预习功课,就不来京市玩了。”
“还有呢?”
程奶奶问。
程隽朗:“就这些。”
小丫头竟然没问他为何突然中断通信,一个字都没提,也没问他旁的,只是按照他的信写了这封回信,那他以后还要给她写信吗?
眉头微皱,程隽朗把信纸折叠,塞回信封。看着孙儿,程奶奶静默片刻,又问:“夏夏就没问你为什么长时间没给她写信?”
“没有。”
程隽朗如实回了句。程奶奶没再说话,只是望着程隽朗长叹口气。
……
在镇上读初中和在村里读小学,对叶夏来说没一丝半点区别,她在课堂上很安静,除非老师提问到她,才起身出声,旁的时候,都在默默地忙自个的事儿。
给省报图稿一年多时间,她不知不觉间喜欢上了写作,且就在开学前一个星期,省某儿童出版社的两位同志来到大梨树,和她洽谈出书一事。而那两位同志在看到叶夏的一瞬间,甚是感动惊讶。
他们是来大梨树找“叶夏同志”的,然而他们看到的“叶夏同志”却只是一个七岁大点,应该读小学二年级的小女娃,这简直让人太难以相信。
可是事实告诉他们,站在他们面前的小女娃,的确就是他们要找的叶夏同志没错。接受现实后,那俩同志便和叶夏洽谈出书一事。
作为小萝莉,叶夏有的是时间,这时间一多,不就用来写故事写诗歌么,她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不仅仅只给省报供稿,还给省某儿童文学出版社供稿,小故事不少,中长篇故事亦不少。
而出版社的同志来找叶夏洽谈的是,把她不同时间写的那些小故事整理在一起出本书,再把她一篇长达二十万字,长期在某儿童读物上连载的这个故事单独出版成书。
叶夏不用猜都能想到,她写的故事肯定在人家那销量不错,这才引来对方和她商谈专门出书这事儿。谈得很成功,对方处的价,叶夏觉得合适,也就没再加价。最后那俩儿童出版社的同志很是欢喜地离开了大梨树。
之所以找叶夏来谈出版,其实是真被叶夏给猜中,且那些中小学生读者,写信给省儿童文学出版社,强烈要求出版社把叶夏写的小故事,和连载的那篇动物拟人化的中长篇故事出版成两本书。
因为这样看起来整顿,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