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还有多少人?”秦溪问。
嘴里问着,又立刻转身端起两个碗往锅里撒入葱和香菜。
再之后从窗口外冒着热气的大锅里舀出炖汤的肉汤,汤里还带着些牛杂。
汤添满,柳雪花就从筲箕里夹了两块子薄荷,立刻端着锅送到桌上。
“大概还有十来个。”秦涛回答的同时,柳雪花忙朝后厨叫了声:“嫂子,上小炉子。”
棚子外天寒地冻冷得人缩手缩脚。
在温暖的棚子里来上这么一锅子用小泥炉煮的牛杂汤,吃完牛肉牛杂之后再放菜和粉条下锅、
连菜带汤的吃上一碗,能从舌头暖和到胃里。
秦溪回身看了眼案台上的牛肉,无奈摇头:“牛肉没有,只剩下牛杂了。”
牛肉带牛杂的一锅六块钱,纯牛杂的四块钱。
没想到吃牛肉的竟然占了大多数,完全出乎秦溪的意料。
“那我出去跟他们说一声。”
潘来凤端着洗干净的砂锅走进来:“咱们是不是要多买点牛肉?天天都有人来问。”
“我明天去给李宗成打电话,看看能不能直接去牛场买?”秦溪也不敢肯定。
想要在寿北市买到大量新鲜牛肉,只能去牛场。
李宗成从广市托冷藏车送回来的牛肉做清汤新鲜度不够,秦溪对食材不满意。
所以就算很早就发现食客更喜欢牛肉多过牛杂,秦溪也还是没增加牛肉数量。
“秦溪,李副院长来了。”
正思考中,秦涛又跑进来,询问秦溪把人安排在哪。
“有几个人?”秦溪问。
“两个。”
“那就坐后厨灶台边,那暖和。”秦溪回。
李副院长领头,身后跟着个年纪和他相仿的中年人。
两人走到后厨坐下,一抬头就能跟厨房里忙碌的秦溪说话。
“秦溪同志,你这生意是一天比一天还好啊?”
李副院长捧着潘来凤先端上的热汤暖手,身子差不多暖和起来才端起来喝了两口。
“多亏法院的同志们照顾生意。”秦溪笑。
“你还还不认识吧,这是我们法院的夏院长,我们刚从省总院开会回来。”
秦溪抬头往长相很普通的夏院长身上看去,忙笑着走到窗边打了个招呼:“夏院长。”
只闻其名,从未见过人的夏院长。
用尹鹏的话说,这位其貌不扬,发起脾气来能给屋顶捅个大洞。!
秦溪走上去,似笑非笑地望着贾立新,看他犹豫半晌最终又跳了回来。
“贾立新有间屋子要卖,就在电影院附近。”包亮说。
秦溪心里微动:“面积有多大?”
她是看着贾立新问的,显然是想让他来回答。
“上下两层,每层都一百来平,加起来大概有三百。”贾立新说,神色中好
像又有点不确定:“一楼应该比二楼要大些。”
“房子是你的吗?”秦溪似笑非笑,该不是狗改不了吃屎,又打算来骗人吧。
“当然是我的!”贾立新立刻道。
“房子是贾立新父母传下来的老房子,这点我倒是可以作证。”包亮忙帮忙作证:“就是……”
早些年两人还没闹掰时,包亮还去贾家那个屋子找过贾立新。
就是房屋有点老旧,后来二楼漏雨,贾立新父母才搬到厂里分的房子里去住了。
“那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老房子,要不是为了救孩子我哪舍得卖。”贾立新又道。
秦溪不置可否,想了想问:“你打算卖多少?”
“……”
“两千八。”
“看来房子是真的很破。”
按照这两年房子水涨船高的房价,两千八能买套市中心附近两层屋子,那简直是便宜得没边儿了。
而且现在城里大多是单位集体住宅,私有房屋买卖就是托人去找都不一定能找着。
“不瞒你说,房子不修的话肯定没法住人。”
“先看看吧。”秦溪决定。
“成,我明天就能带你去看房子,如果你同意了咱们就可以立约。”
秦溪知道他是为了给孩子筹手术费,所以没有多说,商议好第二天下午就在电影院门口碰头。
第二天下午。
送走匆匆离开的秦梅夫妻,中午忙完,秦溪把小吃店交给柳雪花看着,和潘来凤一起去看贾立新说的屋子。
“就是那座房子。”
房子在电影院右后方的一条路上,算不上主路,但来来往往也有人经过。
贾立新说的这栋屋子就在路边前半段。
左边是条进入其他巷子的小路,严格算起来处于一个丁字路口上。
房子左边被围墙遮挡,右边是座小院子。
房子应该已经进行过修缮,房子整体结构是预制板楼,楼梯在房屋右侧,要从户外上二楼。
两扇大门中一扇已经朽败,随着打开门掉落不少木屑。
房子确实很大,客厅面积至少就有一百来平,除了两面主屋承重墙,其他地方都是用木板隔出的屋子。
手指轻敲,发现很沉闷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