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舱的骨架外壳之类。
到时候,只需要本土供应电机、电子元器件、精密部件之类,月球基地的建设速度,将提升一个量级。
例如太空舱,其中骨架、外壳、复合防护层的重量,占据了整个太空舱70~80的比例,而这些东西的技术含量,又不是太高,却又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实现月球本地的工业化,才可以让月球基地快速变成月球城市。
下个月,本土将发射三个数控加工舱,让广寒宫基地可以对生产出来的材料,进行深加工。
本来航天局还设想过,使用类似于3d打印的增材制造,奈何现在增材制造中,面临一系列技术问题。
增材制造的难题,有加工速度缓慢、材料相对单一、整体强度不高、加工尺寸比较小。
而且增材制造在月球中,还要面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原材料问题。
目前可以应用在增材制造的原材料,很大一部分都是有机化合物,月球表面的碳元素丰度并不高,又没有天然的有机矿物,拿什么供应大规模的增材制造。
本来航天局规发展月球工业,就是为了摆脱本土的物资依赖,需要本土大规模供应原材料的增材制造,显然在短时间内,不符合月球的发展战略。
广寒宫基地的工业化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而石克己、李建先俩人,在平原1号热井的勘探工作,也进行得非常顺利。
根据初步勘探,这个热井在地下大约320~350米的区域,这个深度的温度刚好适合地热发电站。
月球的地热发电站设计,和蓝星不太一样,放弃了烧开水的方式,计划是采用单一的温差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