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刘小姐就要及笄了,到时王家就准备让王三郎将她娶进门,毕竟一来,王三郎年纪很大了,再不娶到时别因着什么意外,没了,就要没后代了,毕竟这个年代,人很容易就会没的;二来,也是想早一点娶了刘小姐,家里实现飞黄腾达,然后再利用刘小姐的势力,收拾原家——他们实在是看原家太发达了,受不了了。
尤其是看村里人说安然会嫁人,选对了人,王家人本来就对安然当年拒绝了亲事不快,要是之后安然过的不好,那他们心里的气出了,也不会越发怨恨,顶多嘲笑安然几声,就像之前刘小姐要嫁王三郎时那样,嘲笑安然有眼无珠就行了。
现在看安然不但没过的不好,还越过越好,然后别人还夸她,这心里的气没出来,反而越憋越厉害,于是气没消,相反,随着气憋的越来越厉害,就成了恨。
他们现在就特别恨孙家和安然,就想让孙家和安然倒霉,所以想马上娶了刘小姐,到时找孙家和安然的麻烦,也就很正常了。
只是他们可能也不知道,就是刘小姐,也是拿现在的原大郎没办法的,而只要原大郎没事,他们还能收拾得了孙家和安然?
除非刘大人出手,可能才有点作用。
但刘大人会不会帮他们家整孙家,那可说不一定了。
王三郎见识虽多一些,其实也没多到哪儿去,觉得刘小姐可能收拾不了一个举人,但却觉得,刘大人能收拾得了,毕竟对他来说,四品已经是很高很高的大官了,跟七品知县完全没法比,收拾一个举人,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所以对家里说,让他等刘小姐及笄就将人娶进门,他是不反对的,一来是为了报仇,二来是怕夜长梦多,要知道,那个刘小姐一直督促他读书,让他考中进士,他怕自己考不中,刘小姐到时别嫌弃他,不嫁他,那他到时竹篮打水一场空,那就不好了,到时年纪大了,刘小姐又不嫁他,他娶谁啊。
且有了刘小姐这样一个条件好的目标,如果刘小姐又不嫁他了,将来再让他娶个乡下村姑,太天差地别了,他也接受不了啊,所以自是想早点跟刘小姐结婚。
当下他跟刘小姐表示,过了年结婚,等结了婚,刚好还能在京城读书,这样等后年再进行童生试,就能更容易一些了。
刘小姐考虑到王三郎跟自己订亲后懈怠了,所以没考中秀才,也想着跟他结了婚,到时让他在好一点的地方读书,补一补差距,能好一点,就同意了——她这会儿还是相信,王三郎能像上一世一样,当探花的,毕竟没道理,一个人上一世能当探花,这一世就考不中进士了。
于是在安然和原大郎过了年,上京春闱的当儿,王三郎也跟刘小姐完了婚。
虽然听说原大郎考中了进士,但因之前原大郎成了解元,考中进士几率极高,所以王三郎和刘小姐,都不是很惊讶,他们正在享受他们的新婚。
刘小姐嫁给王三郎,自然不是嫁到乡下这地方,毕竟堂堂贵族千金,怎么可能去王家那破房子呆着,连县城那个宅子,刘小姐都不会去的,毕竟她从小生活在京城,哪里受的了在小地方出嫁,真要在县城出嫁,岂不是要被认识她的那些同龄小姑娘笑死,那可不是她想看到的。
所以刘小姐嫁过去的地方,是刘小姐早就在京中置的宅子,充当王家的宅子,当然了,说是王家的宅子,但自然是在刘小姐名下的。
到了婚期,王家人就全家上京,住到了那个宅子里,在那儿迎娶刘小姐。
宅子里,刘小姐早在买宅子时,就配备了下人,所以王家人只要进来住就行了,其他什么都不用操心。
倒是刘大人和刘夫人,看女儿非要嫁给一个村夫,到底还是有些犹豫的,在王家说及笄后就嫁人的话,曾跟刘小姐提过:“是不是缓一缓,等之后王三郎考中了进士再说?”
虽然女儿说自己是重生的,也确实说了几件事,都跟女儿说的对上了,但,在王三郎会考中秀才、举人、进士这件事上,女儿没说中啊,因为王三郎没考中,这就让刘夫人和刘大人,有点担心女儿说的事了。
反正自家女儿年纪还不大,缓一缓,等王三郎中了进士,再嫁过去,也更稳妥一些。
免得王三郎没考中进士,甚至秀才举人,他们难道要让女儿,嫁一个村夫吗?那岂不是要被人笑死?
但刘小姐却拒绝了,表示:“我虽然小,但王郎年纪已经很大了,再拖下去,王郎只怕是要生气的,将来岂不是要跟女儿离心?到时要是王郎中了进士,但却对女儿不好,女儿岂不是白嫁了?所以,我还是听他的提议,现在就嫁过去吧。爹,娘,你们放心,王郎肯定能考中进士的,这次没考上,只是他觉得娶上了贵女,不需要用功,所以才失手罢了。”
既然刘小姐对王三郎这样有信心,刘夫人和刘大人也只能算了,随她嫁过去了,毕竟万一王三郎真如女儿说的那样考中了进士,却因他们阻止女儿早一点嫁过去,惹的王三郎心生怨怼,将来对女儿不好,女儿可就要埋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