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我绝不是贪恋女色(2 / 3)

划,神情也是一怔,随后反应过来,便是兴奋,当即道:“大王欲收岭南,实为高明之良策。

我长沙几经战乱,残破穷困,已远不如岭南两国。又三面环敌,处处征战,难以安稳。

若能将此二国收之,则立得百万户口,无数钱粮,足可支撑二十万大军征战。

若再长驱直入,攻破九真郡,便可尽收南方之土,解除后顾之忧。

如此,大王拥四郡之地,万里之土,千万之民,带甲三十万。

领雄兵向北,则周人震恐。领雄兵向西,则可收西川。领雄兵向东,则江东丧胆。

此王霸之基业也,确需早谋之。”

对于崔长青这种传统儒家文人来说,修身治国平天下,几乎就是他们至高理念了。

如今越室衰颓,天下分崩,已到王朝末年之象。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原本的朝廷重臣崔长青,才会选择答应陆渊的邀请,出任国中左相。

这不仅仅是出于两人间的情谊,更是源自对朝廷的失望。

可看清了现实,却不代表崔长青心中,就真的认命接受了。

如今陆渊提出了战略。

南收岭南,兼并二国,以二国之土,两国中之士。

这个战略,我也是极合崔长青的胃口的。

若真能做成此事,那么有了岭南三郡作为后方,不断供应钱粮。在有陆渊长沙的百战雄兵,征战四方。

如此根基实力,已然有了一统江南的可能。

甚至就算统一不了江南,但与江东小朝廷共享长江之利,也是足以做到的。

如此未来前景,如此丰功伟业,怎么能不让崔长青激动?

“南海、宁海乃我盟友,无故怎可伐之?如今本王不过想多收些人心罢了,崔卿方才之语,勿要再提,更不可说出去。”

陆渊看着兴奋激动的崔长青,生怕对方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连忙提醒消火。

图谋岭南,虽然是在当初定下三国同盟时,他内心中就隐隐有过的想法。但在严望秋死前,自己基本都是不可能出兵岭南的。

陆渊如今拥有的先天战力,不过他与蓝彩儿两人。而他二人联手,大概率是打不过苏玄歌与严望秋联手的。

如此在顶层战力方面,便就没有优势。

而普通兵马方面,给岭南两国几年时间,怎么着也能弄出几万战兵来。

这些兵马能不能打先不说。

只要能做到面对外敌入侵,可以守住城池就足够了。

以陆渊长沙国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北边要守,东边要守,国防警戒线足有数千里。

这么长的地方,光是留人守备,少说也要六七万兵马。

也就是说,即便出兵南征,陆渊最多也只能抽五六万人出来。

这点人在没有顶层战力的优势情况下,别说击败两国了,能不能吞下其中一国都是个问题。

最大的概率,是根本就不可能吃得下岭南。

因此在严望秋咽气之前,岭南是不可能图谋的。

所以此时此刻,他并没有和自己两个盟友反目成仇,甚至吞并他们的打算。

而且陆渊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攻击盟友,怀了自己名声。

反正南海、宁海两国,基本已经可以确认,迟早会与他绝盟断交。

那么等对方主动违约,破坏盟好,这不好吗?

何必自己去做那脏事。

严老头年岁不小了,可能都没五六年好活了。

在对方人生最后一段时间里,还是让他过些好日子吧。

在某些方面,陆渊还是很有底线的。

崔长青对于自家大王的底线,显然也有领悟,因此收到提醒之后,立刻了然的说道:“大王放心,臣非多嘴之人,此事自然不会与人多说。

城外那些士子,住着军营,确实简陋了些。

这样。

我让人煮些姜汤,然后带人亲自送到城外,是就以大王的名义,说是感念是指千里赶考之苦,特地送来暖暖身子的。

如此,大王以为如何?”

对于这种贴心提议,陆渊自然是点头赞许:“善,就这样做吧。对了,买姜的钱,从我的内帑出。既是孤王占了虚名,那钱自然要孤王给。可不能因公费私了。”

崔长青一脸敬佩:“大王仁德,众士子得知,必感佩涕零,从此倾心。”

陆渊笑着摆摆手:“些许小钱罢了。能让众士子在这个考试过的开心,孤王心中就满意了。”

这些收买人心的小事情,虽然都是为了长远打算。

此时或许用不上。

但日后若两国与他翻脸,双方甚至闹到刀兵相见了,那如今之准备,不就派上用场了吗?

作为一个长生者,陆渊并不介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