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开海最新章节!
万历没再找蜀藩讹钱,天暖和起来,北直隶卖蜂窝煤的小伙子收了账,就该给皇帝老爷上贡了。
但天暖和也不光只有挣钱的好事。
天暖和起来,天津往南的铁路就要开工,北方口外屯在归化城的兵马也要开始行动,大量物资筹备不光兵部户部要走账,皇帝也习惯对出征将士另行赏赐。
这都是花钱的事。
塞内长长的车马商队自大同出关,分行四路,踏着草原、山谷的苍凉古道运载大批军用物资向归化城行去。
来自天南海北的商队齐聚一堂,早在去年秋季万历皇帝就下诏征募敢向口外输送物资的商队,尽管没有赏赐,应募着仍旧居高不下,今年过年初一到十五大同掌管口市的登记官吏都没有放假,各地商贾从北洋接了货物便向大同汇聚,只等着口外冰消雪融便率队出发。
朝廷没给赏赐,但对这些应募押送军资的商贾给予塞外通商的权力,除五金、火药等军资外,向塞外押送两车辎重即准给贩一车货物。
税务在出关时一概缴清,皆照塞内市价缴一成税,在这之后,商贾将货物贩到哪个部落,朝廷不管;贩卖多高的价格,朝廷也不管——这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情况。
大明对北方的贸易封锁已持续二百年,显而易见这是商人们大赚一笔的机会,何况安全也不必担忧。
且不说塞外戚大帅正率军向归化城行军,朝廷本身在归化城就驻扎着北洋的强兵劲卒,还有卫军作为护卫同他们一道出关,人们都说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朝廷也是迫不得已,皇帝有意将大明金国作为帝国向北方乃至西北的跳板,如今归化城云集各路官兵,各项物资经过一冬,皆在紧缺状态,辎重必须要运上去,可一旦发动卫军进行押运,这仗就亏本了。
如今天津到昌平的铁路是通了,延庆卫到宣府、大同这段也通了,唯独昌平到延庆卫这八十多里路没通——八达岭、无定河,那段路最难修,难修还只是次要的。
难不怕,目下国内修出来的铁路,万全都司这端施工时间比北洋都快,靠的就是军户多又容易管理,实地沿途考察的事前年就做完了,铁轨木轨由北洋造好后用青龙军列直拉到昌平,再由昌平总兵用大车沿途看护一趟一趟运到延庆卫,卫所的百户各自干活,军户忙活、百姓农闲征发徭役,断断续续忙活了一年。
哪怕慢点,施工人员也只能就近,要不然养不起。
自戚继光出塞,北方用兵不断,口粮消耗大的情况下关内没能力大规模发动地方徭役,只能给工钱,管不起粮食。
偏偏那段路地势艰险,军户少、沿途百姓也少,而那段路到现在还没修好的结果就是天津到昌平这段路,大明有过去超乎想象的极端运力,仅仅二十六个时辰,最新型号的青龙军列就能穿越四百里将巨量货物送抵昌平,但一过昌平就堵住了。
那八十里路要用马车拉四天。
过了那段路,速度又突然快了起来,二十七个时辰即抵大同。
但是要想从这儿把货送到归化城,最近的路还要四百里,没有铁路,方逢时给辎重队的日期限制为轻装辎重十五日、重装辎重三十日抵达。
这意味着半月一月的口粮将作为路耗被损耗掉,他们后面要接受的路耗还多着呢,照这样算这场仗不论进行到哪一步,都一定是亏本的买卖——草原上哪儿有找到回报超过路耗的敌人呢?
方逢时不想亏本,去请教告老还乡的兵部尚书王崇古,最终促使朝廷推出这样的决策。
辎重在大同交由商贾代运出关,商队中插入几名军兵沿途看护,装载辎重的车马由朝廷准备,除炮车外所有马车的形制统一,依重量比照货物价值,准商贾向大明金国贩运货物;商贾则需承担随队旗军的伙食,并需在规定时间内将辎重运至归化城,送达归化城后他们可自行选择去往何处贩货。
一部分旗军会继续跟着他们,承担保护、测绘、向导、监督的职责。
在北京周遭,大明有批量制造大货车的充足经验,最早从永乐迁都到嘉靖重修三大殿,大量运载货物的需求使朝廷大量制造大车,两轮的四轮的六轮的八轮的,他们甚至还造过十六轮的大车,当然后者的实用性太低了。
这些大车在朝廷用完之后为节约成本,会折出成本卖给周边百姓,好卖的自然是两轮车与四轮车,后来等到再用的时候再找百姓买,买来用完再卖……实在买不到才重新做。
大明的四轮车转向不太方便,但也没有普遍认知中那么不方便,四轮汽车没有转向装置确实不好转向,但四轮马车和四轮汽车不一样,它更像六轮卡车,无非车头是牲畜罢了,左右轮也没和车轴卡死,转弯时双轮转速不同,牲畜转弯大车自然也转弯了。
不过这次买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因为轨道的问题,他们需要使用能在轨道上跑的车,就只能由北洋新造统一规格的大车,清一色外缘裹铁皮的凹型四轮车,车身上钉着铸造铁片,上有四行字。
首行为北洋军器局承造四轮车。
次行为土道单马载重一千二百斤。
三行为石道单马载重四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