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宽静静地站着。 傅庭涵一看就明白了,“你找不到工匠?” 赵宽就叹息道:“尚书,这不是我推托,而是真的找不到。” 现在青州的任何一件事都比研究晒盐法紧要,大晋又不是没有盐,只不过是贵一点,他觉得可以晚点开始。 不过傅庭涵亲自过来,以大将军对他的看重,这盐政只怕是另有乾坤。 赵宽在脑海中将自己现在能用得上的人想了一遍,道:“我让人在各郡县寻找会煮盐的工匠。” 目前,各地的盐巴获取还是以薪煮为主。 但,煮盐也是有技术的,不是往锅里灌水,一味的烧火就可以,所以他们得找技术人员。 当然,煮盐对傅庭涵来说不难,可现在时间紧,他实在不想找新人再一个一个的教。 不过现在各州人民因为战祸到处流浪,记录在册的工匠大多不在原籍,想要找到的确不易。 傅庭涵想了想后道:“工匠你暂时找着,再给我找一百个信得过,又身强力壮的青年,我来教他们煮盐、晒盐。” 赵宽应下,但对傅庭涵纸上写的方法表示怀疑,“尚书,海水真的能晒出盐来吗?” 很快,赵宽找到的两个煮盐工匠给了他回答,道:“海水晾晒的确可以出盐,但那盐不能吃,吃了会死人的。” 当然了,不是立刻就死,但他们世代生活在海边,祖先们偶尔发现太阳暴晒之下,沙滩上会有白色的晶粒,一摸便知道是盐。 所以先祖们是偷偷试过海水晒盐的,只不过晒出来的盐很苦,人吃难以下咽,吃过一段时间后就会中毒而亡。 所以他们拒绝晒盐。 但,傅庭涵坚持要晒盐。 工匠和傅庭涵,赵宽自然是相信傅庭涵了,于是他直接将好不容易找到的这两个工匠交给傅庭涵,以及选出来的一百青壮。 傅庭涵就带他们住到海边的废弃小渔村里,这里很方便,不仅滩涂平坦开阔,隔壁还是光州。 孙令蕙听说傅庭涵到了,当即也选出一百青壮,带过来交给他。 先不管晒盐法行不行,反正人交给傅庭涵,和他学本事总是没错的。 青州有的,她光州也都要有。 看着孙令蕙带人直接越过界限到青州来,还要傅庭涵也在隔壁滩涂开几块盐田试验,赵宽忍不住道:“孙刺史,何必如此着急,晒盐法八字还没一撇呢。” 孙令蕙笑眯眯,“我从不怀疑傅尚书的本事。” 赵宽看了一眼嘴角微翘的傅庭涵,心中暗骂一句“马屁精”,然后立即道:“三妹夫,我也相信你。” 傅庭涵嘴角的弧度更高,连眉眼间都是笑容,“我还需要一些东西,有劳两位刺史帮忙寻找了。” 他也很公正,一个人给他们一张纸,纸上的内容还是一样的,他们看了一眼,和他们离开陈县时拿到的方子一样,上面要求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重晶石,这东西在海边并不少见,在浅海的一带的岩石中一找一大片。 傅庭涵道:“这些东西都不贵重,之后也会需要很多,所以多多益善。” 赵宽和孙令蕙对视一眼,点头应下。 好忙啊,傅庭涵来这里不但没减少他们的工作量,反而还增多了。 俩人忧伤的下去安排。 傅庭涵则开始带人建造盐田。 他带人走遍了这一片河滩,为了加大盐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大蒸发面积,加强蒸发,傅庭涵还在每块盐田里布置了一下。 为了不让青州和光州将来有纠纷,他特别一视同仁,他们送来的一百人各自作用于自家的滩涂,就连开发出来的滩涂数量都是一样的。 这时候其实已经不是很适合晒盐了,毕竟天气开始转冷,傅庭涵也知道,他在此还是以研究为主。 傅庭涵带着青壮们挖出了海沟,每到涨潮时,海水就会倒灌进海沟,将盐田的关口打开,海沟里的海水就会涌入盐田。 青州和光州少雨,多见阳光,风也大,所以哪怕此时温度稍低,但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和风力的吹动下还是在快速蒸发,尤其傅庭涵还让人定时搅动加大了盐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蒸发得就更快了。 一区田的卤水被放到二区,在二区晾晒时,一区再次被平整后放入盐水,待二区的卤水蒸发得更加浓稠时被放入三区,然后第二次海盐晾晒进入第二区…… 这样一来,两边给的一百人全都不得空闲,速度很快,盐田里就析出灰白和灰黄色的晶体。 赵宽听说后跑过来看,二十来日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