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章(1 / 6)

“彻底断货的先下架,等明天我联系进货商再说,撑过今天就会好很多,辛苦你们了,晚上可以带大家吃一顿,我请客。”

开业第一天绝对是人流量最大的时候,后面两天虽然也有促销,但绝对不会有今天这种“盛况”,等明早再调货完全来得及。

唯一需要在意的就是短期内的第二次进货需要结清上次的货款,不过卖断货的大部分都是日用品和电饭锅之类的小型家电,主要供货商就那么几家,并不是所有供货商的头次货款都要结清。

简梦菡手里剩下的现金还勉强够用,只是那四五十万在这次进货之后可能就真得见底了。

要是开业之前用完一百多万的启动资金她还会犯愁一会儿,但现在已经开业了,光是今天的营业额就能入账一大笔,尽管那并不是纯利润,要刨除的成本不少,可至少是每天不间断的收入,不至于缺了货款。

甚至因为从进货商那里预赊的款项比较多,短时间内她手上的现金流会非常充裕,也该拿这些钱去做点别的了。

简梦菡一直都是疯狂的扩张派,第一家店并不需要观察多久,顶多一两周,第二家第三家马上就可以准备,如果上辈子她没这种让人没办法硬接的疯狂劲,恐怕都熬不到自己身体受不了猝死的时候。

通话结束之后孟正谦没再因为任何意外打电话过来,简梦菡也就重新倒回床上,只是没有再发呆,拿出那本用特殊符号写的未来规划,把代表“第一家店”的符号从纸面上划去。

良义县是一个很好很宽容的市场,但其他地方未必会有这么好的环境,惨烈的商业竞争是未来一定会发生的事情,甚至这种竞争已经快要冲到眼前。

尽管今天的财务报表还没拿到手,可只要有眼睛的都能看见超市火爆的生意,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简梦菡已经做到了带动整个市场,短期内赚的盆满钵满已经可以预见。

那么接下来,就是被跟风。

别说人类的本质就是重复这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的定理,九十年代的国人也普遍没有什么正版意识——当然到后来也不一定有,只是肯定比现在好——看见别人赚钱了,未来估计会有好多家综合超市在良义县的地盘上拔地而起,没准还有人打她超市名字的擦边球呢。

以前没人做,那是综合超市的起始成本太高了,没人能保证在这样的小县城开超市可以赚到钱,有钱投资的人也在畏首畏尾,现在就不一样了,有人打头阵总比自己摸索好。

不过如果只是单纯看别人赚钱就脑袋一热的扎进来,那恐怕就有罪受了,光是在进货商那儿有些人就需要交一笔不菲的学费。

不可否认的是,当垄断变成了百花齐放,肯定会影响到她的利益,但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完全一本万利的买卖,所谓的天上掉馅饼,也不过是用其他大家看不见的东西交换了而已。

因为是完全能预测到的状况,没什么好为此烦恼沮丧的,而且这家超市真的太小了,她得问问云龙地产方面愿不愿意把三层的其他商铺一起打包卖给她,最好连二层一起卖更好,凑个一千五百平米还差不多。

就像她一直以来都很清楚的,良义县作为起步很不错,但根本不足以作为她整个连锁超市的大本营支点,简梦菡是打算把超市的总部设在金沛的,不过省城的竞争太大,现如今她的实力只能退而求其次,设在康湖也不错。

康湖下辖有四个县,加上市区就是五个可发展的地盘,其中良义县暂时可以放一放,简梦菡的下一步计划是同时在剩余的三县一区开设分店,没有缓冲也没有前后顺序,四家分店直接一起筹备。

因为要保证资金链完整,分店恐怕都得租房,这是扩张过快所付出的代价之一,她没那么多钱去买楼了,也正是因为不用购买固定资产,她可以选择比较大的商铺,尽管一整年下来租金也不少,繁华的地段还是比买要便宜,可供选择的范围也更大。

目前来说地盘大带来的好处无法忽视,首当其冲就是店里一次性能容纳的客人成倍增长,最高日收益也能得到可观的提升,对于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康湖市区的那一家分店,有可能的话她想要至少三千平米,做一个真正能买到所有日常用品的综合超市。

当然,简梦菡也没忘记自己要做小型超市的初衷,九十年代的大卖场已经很多了,她除了宣传上很新颖之外,其他方面未必比的过传统卖场。

只是这个策划也需要因地制宜,她现在主攻的是县级市场,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为了减轻负担,县级城市的超市不会做的太大,讲究快速在各地铺开,然后考虑每个地方的占有率,因为现如今的竞争还不大,可以开业之后再慢慢调整到最佳。

但到了省市级就需要改动思维,大城市人多收入高,需要采购的物品品种多,大的面积很有必要,否则可能会出现站不住脚跟,被周围的“土著”直接挤垮的情况。

而现在距离房价腾飞也还有好一段时间,省市级的大面积租金也不是不能负担,固定资产囤积的任务可以以后再来,她已经把这部分都算好了。

理所当然的,那家暂时被当做大本营的康湖分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