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5章 洛阳中枢(1 / 2)

630shu ,最快更新三国之蜀汉中兴最新章节!

进城之后直接来到原本刘封居住过的府衙,现在的洛阳城将皇城内宫改为署衙,外城的那些三公大臣府让给了河南尹和洛阳县办公,原来的县衙则改为禁军衙门。

这一次新政颁布之后,刘封让刘谌按照唐朝的军制单独设立府兵,长安和洛阳各有十万,各分为十部,每部颁发兵符,只能由皇帝一人调动,他们平时散布周围各地屯田训练,见到兵符才会听令行事。

这是为了防止朝中有人把持兵力作乱,将皇权进一步巩固,同时禁军还有防止周边作乱的职责,将来天下平定,肯定要裁撤兵力,但府兵作为皇帝亲信会一直延续下去。

姜维升为大将军之后,荀方便升迁为司隶校尉领河南尹,整个中原之地由他治理,这几年提拔了一批颍川青年才俊,整个河南区域吏治清明,赋税已经超越原本最富庶的关中和冀州,成为全国效仿的榜样。

如今洛阳最有名的除了新建的英雄广场之外,就是河图学宫,几乎每日都有慕名而来的年轻学子,成为文人学士最多的地方。

开元之日,刘谌宣诏要在全国修建八大学宫,如今已经建成的就有四座,有在河西酒泉连接西域的玉龙学宫,帝都长安的炎汉学宫,中原洛阳的河图学宫,以及建邺的江南学宫。

另外益州成都的芙蓉学宫和河北邺城的铜雀学宫已经建成,正在组织吸纳人才,而徐州的琅琊学宫和幽州蓟县的燕京学宫都已经选好地址,在募捐筹建之中。

目前的四大学宫之中,当然以长安和洛阳为最,炎汉学宫以儒学和经学典籍出名,洛阳的河图学宫则以黄老之学和音律最为出名,而且吸纳年轻人才最多,这主要还是因为河图学宫里有两大名士:嵇康和阮籍。

嵇康虽经过阮籍的举荐来到洛阳,但他依然不愿为官,听说要建设学宫,倒是积极得很,河图学宫几乎是依照他的意愿建成,原本生性懒散的他亲自跑前跑后,历时三年建成,让阮籍都大为惊叹,他还从未见过嵇康为一件事如此费心过。

学宫建成之后,嵇康不但将自家的书籍全部捐赠,还亲自跑到董祀家,将蔡琰所收集的蔡邕书籍和整理的音律典籍都求来,然后整日埋头研究音律,更把阮籍也叫来,将广陵散定为学宫音律,大力推广开来。

人以群分,有嵇康和阮籍这两个名士在,很快便吸引了无数喜好黄老之学的人到洛阳,刘封看了一下,除了山涛任并州刺史不在之外,竹林七贤中向秀、刘伶、王戎几个都全了,这也算是历史重现吧,投缘的人,总会聚到一起。

不过这些人的见解也有了改变,不再是晋朝那样浮奢的社会风气,他们做事也更为务实一些,尤其是阮籍这个开创五言体的人,更将诗文大力推广开来,辞赋已经有了衰微之势。

刘封带着诸葛瞻在河图学宫转了一圈,嵇康果然是恢宏大度之人,除了音律和黄老之学以外,对其他的学术也大为推崇,并没有打压排挤的意思,好多工匠都在忙着搜集古籍仿造器物,那些精致的小玩意将来或许就是某个机关利器的启发者。

虽然还没有完全恢复到东汉光武中兴的繁荣,但洛阳城已经渐趋稳定,百姓自足安乐,经过曹魏的一番治理,再加上这十几年的发展,有了七八分昔日王城的气势。

明华殿被荀方改成了司隶校尉部,除了执行司隶校尉的职责之外,还兼着云羽卫的职能,大部分北方和中原的重要情报都会先送到这里,由荀方审核过滤之后,再酌情送到长安。

此时的荀方已经须发灰白,昔日白皙的脸庞布满了沧桑,作为最早跟随刘封起于行伍之间的随从,看到刘封荣光换发的面貌,荀方也忍不住心中震惊。

二人独坐对酌,说起往事感叹连连,从刀光剑影中闯过来,荀方在后方的责任同样重大,正是有他的从容调度,才让刘封能够全力在前线开战。

如今到了开元盛世,荀方完全有能力胜任尚书令的职位,在威望方面也远超张华,但他却不愿身居高位,只想留在洛阳管理好他的这一亩三分地。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出身颍川,长在河南,如今能为父老乡亲略尽一番绵薄之力,心愿已足,倒有些明哲保身的意思。

此时大汉的军事主要划分为五部,除了西域之外,幽州由张苞统管,江东由关平掌管,西凉有马岱,益州有马忠,再加上四大水师从北到南拱卫海域,保证了江山的稳固。

而居于中部的洛阳则是情报的枢纽,也需要一个值得信任的干练之人来协助长安,刘封便让荀方兼了部分云羽卫的职责,可随时直接上书天子,参论朝政,算是不在朝中的另一个尚书令。

荀方为刘封倒上一杯新茶,叹道:“不想将军对那东海之地至今还念念不忘。”

刘封端着茶杯轻轻摇晃,笑道:“你有所不知,我戎马一生,虽然功成名就,但若不踏上那座岛,此生便不算圆满。”

荀方蹙眉道:“据情报所查,东瀛那座岛虽然疆域也不算小,但百姓荒蛮,至今还茹毛饮血,穴居而生,只需一支偏师片刻剿灭,何须将军远涉江海,历经风波亲身前去?”

刘封看了一眼荀方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