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非常的公平(2 / 3)

电影跟真正的功夫完全是两码事,它有一套自己的逻辑,从业人员不仅要让自己的动作好看,还要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普通人一摔就会受伤,但是龙虎武师却好像打不死一样,秘密就在于每天的操练。

他们每天都要翻滚摔跌,创造危险动作的时候,美妙的身手就靠这些操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怎么才能够摔得好看,摔得不痛,怎样可以保护你自己,都有很多学问在里面。

龙虎武师经过长期的经验摸索,发明了许多拍电影专属的动作,比如:前趴虎、后趴虎、抽贯、纽摔,克子、三百六,四百二……

这些行业内的术语,外人听来根本不知道是什么。

杨叶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经验传授给大家。

龙虎武师这个词,本身源自于京剧。

日军侵华的时候,很多京剧师傅为了躲避战乱,从北方逃往南方,到了香港。

由于京剧是讲北方话的,在香港自然没什么人看,为了谋生,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选择主动融入。

比如袁小田,他就主动将京剧的舞台武功,带给了粤剧使用。

而另外一部分闲着没事干,就开馆授徒,那时候一些穷苦家庭,孩子养不活,没地方去,就送去学京剧。

那时候香港有四个京剧学校,分别是于占元的“中国戏剧学校”,唐迪的“东方戏剧学校”,粉菊花的“春秋戏剧学院”、马承志的“中华戏剧学校”。

那时候香港的电影界正面临转型,张彻的《独臂刀》横空出世,瞬间将大众审美习惯从柔美转变为阳刚,动作指导这个职业也正式诞生。

这时候,电影界需要大量的动作演员和替身,而四大京剧学院的学生们也正好长大。于是……两帮人自然而然就走到了一起。

后来华语电影著名的动作指导,九成都是从香港的四大京剧学校出来的。

原本在李小龙死后,功夫片就迅速衰落,低潮了五年。

龙虎武师们一度没有工开,只能跑去送外卖,开黑车,甚至还有人去卖血。

直到刘家良,洪京宝上来了,功夫片才重新繁荣。

不过现在不一样,李小龙刚死不久,杨叶就穿越而来,接过了他的大旗,而且干得更加出色。

杨叶将功夫片的低潮期缩短到了一年半,从1975年杨叶的《少林寺》上映之后,到处都在拍功夫片。

龙虎武师们的生意一下就变得红红火火,开工都开不完。

杨叶不仅让这些人有活干,还主动传授大家各种拍戏的技巧,在这些人的眼里,就如同救世主般的存在。

而杨叶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八十年代真正的功夫片大潮提前做准备。

……

虽然有神威辅助,但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协调性,杨叶自己每天也要练两个小时。

当然,格斗方面他也不会放松,一旦有空,他就会找香港的格斗高手练两下。

现在倒是不用到处跑了,自从宾尼来了之后,两人基本上每天都会对练。

此时,杨叶双脚不丁不八地站在地上,宾尼试探一番之后,十分谨慎地冲着杨叶的面门使出了一记刺拳。

然而这一拳刚刚打出,杨叶就已经后发先至,鬼魅似的一闪,避过了宾尼的一拳,单手按在了他的胸口。

宾尼后退一步,颓然道:“还是不行。”

杨叶收手,笑道:“休息一下。”

两人找了个凳子坐下。宾尼喝了口水,说道:“我觉得你功夫有点像布鲁斯李的截拳道。”

杨叶道:“你见过李小龙吗?”

宾尼摇摇头,说道:“我没见过他,但我跟他的弟子乔·刘易斯交过手。”

乔·刘易斯在认识李小龙前,是美国武坛有名的空手道武师,曾数次获得美国空手道冠军。

他在1967年的纽约“全美空手道大赛”上以微弱劣势负于罗礼士后,慕名投到李小龙门下。

刘易斯是美式自由搏击的主要创始者和职业赛的推动者,早期的美式自由搏击可以说是截拳道的翻版,原因就在此。

杨叶道:“李小龙的截拳道,意思是阻击对手来拳之法,截击对手来拳之道。他在自己的武功中融入了道家思想,提出“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我和他都是中国人,受到同样的哲学思想熏陶,你自然会觉得我的功夫和截拳道很像。”

宾尼道:“那我要怎么才能变得像你们这样呢?”

杨叶道:“训练,不停地训练,形成肌肉记忆,自然能够身随意发,击敌之必救。另外,就是要学习,熟悉世界上的各种格斗技巧,了解人体构造,明白人体的发力方式。

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对手只要微微一动,你就会明白他接下来会怎么做,出拳还是出腿,打击你的什么地方,你就自然而然会生出应对之法。”

宾尼叹道:“我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做到这一步。”

杨叶问道:“你和巴育对战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

宾尼道:“我觉得他的双腿如同钢铁,踢在我的身上钻心的疼痛,我根本就无法抵挡。”

杨叶道:“泰拳高手天天拿脚踢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