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逃荒前奏(2 / 3)

姜县令头都要秃了,县令夫人都看不下去,变卖了一些嫁妆。

贴了布告叫大家省粮省水。囤粮囤水,囤粮自然是对穷苦百姓说的,趁着山上还有点吃的,都去山上寻食。

又给已经撸过一番羊毛的洛阳县富家商贾洗脑,若是他们愿意捐粮,可得到临安府府衙牌匾,可以流芳百世尔尔……

得到过洛阳县县令牌匾的富家商贾……

里正把洛阳县县令的话传达了,姜县令比他们道听途说更了解局势。他隐暗的表达了,旱灾还在持续,匈奴可能要进犯了,南边有亲人的都趁早逃吧……

村长家。

村长把话说完,人群里隐隐的有哭声传来。

是村里几个老妇人,他们在这个地方生活了一辈子,眼看着还不知道能活多久,就要面临这种局势。

他们老了,一闭眼死了也就罢了,可是他们的孩子孙子又该如何?缺粮少水,又往哪里逃,又能逃多远……

几个老妇人的哭声带动了大家的情绪,大家也跟着红了眼眶抽噎起来。小孩子不明所以,有几个弱小的还放声大哭。

刘大令,村长,族老等看到这一幕,心里很沉重,都没有说什么。

哭吧,哭完了就打起精神走后面该走也必须走的路。

等大家都慢慢冷静下来,村长跟几个族老也商量好了对策,宜早不宜迟,他们决定明日一早往南逃荒。

告诉大家伙需要带的东西带好。带不了的东西千万不要带,不要在路上变成累赘。

各家顾各家,跟着队伍,不许闹,不许乱,否则就赶出村里。

几个年纪最大的族老深深的知道逃荒的恐怖。他们幼时因为地动,随着长辈从中南部逃荒到这里,所以深有体会,逃荒路上可不是闹着玩的!

村长又叫他大爷刘大令告诉村民,需要准备的重要东西是哪些,大家认真记下,匆匆回去了,该重新收拾的收拾。

刘大令姜老太已经叫刘石斛父子去镇上找刘石榴一家了。

里正准备带着大石村往京城逃荒,到了京城脚下总不能不管吧。若刘家村小石村愿意就同路,刘莽当场就拒绝了,他们之前已经说好,若要逃便往南。

小石村村长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京城离他们这里更近,有800里(古代一里等于450米,八百里加急就是360公里)一天若能走个六七十里,半个月也堪堪到得。

若是往南边,前路渺茫,不知去向,他们祖辈都是北方人,不知道几千里外,甚至上万里外的南方是怎样的。

小石村村长决定先回去叫村民收拾细软,再去找村里的族老商量商量。

一个时辰后,小石村李村长踩着匆忙的步伐来到了刘家村找刘村长,他们村最终决定要跟着刘家村。

村里的族长还有大半的村民都认为跟着刘家村是明智的选择,有小部分的人,跟刘家村都是沾亲带故的,这个村娶了那个村的,那个村嫁给了这个村的。

平时三个村之间,就属他两个村关系比较好,村长和村长之间接触的也比较多,刘家村还告诉他们怎么采摘山药,草药,怎么做独轮车。

他们不懂太多道理,只觉得刘家村运气好,觉得村长懂得多,说不定跟着他们会更好,北边本来就是闹旱灾饥荒,他们怕半路就没了粮食和水,往南边是不是可以更好些?

小石村李姓居多,村里30多户,也有200来人,村长叫李大仁35岁,其妻许氏,育有两个双胎儿子,分别叫李江、李河,年16未娶。

刘村长和族老商量了一下,便详细告诉李大仁逃荒最紧要带哪些东西,还有村民必须交代清楚,各自的小家要顾好,不可以闹不可以乱,要听从指挥,如果有挑拨,打架斗殴,一律赶出队伍,毫不留情。

200多个人,40个人分成一个小队,再从队里找两个人可靠的人挑头,当小队长。李村长连连点头。是这个理儿,他一定会好好的跟村民说一番。

亥时(晚上十点)刘雨寒家。

除了被要求去休息的孩子,其他人都坐在堂屋里等着。

他们的细软又检查了一遍,姜老太带着两个儿媳,把全部的黑面白面掺在一起,全部蒸馒头,摊凉后留一些,其它的刘雨寒私下全部放空间。

刘石斛父子俩到现在还没回来,李氏着急在院门守着。

大概过了一刻钟后,就见一辆牛车缓缓的赶过来,刘石斛两父子走在前面拿着火把。刘石榴杨志杨荣三母子随后。杨年华驾着车,拉着满满的一车东西。看着他们回来了,众人都松了口气。

杨年华等一家子听从刘大令等人的建议,把东西重新又归置了一番。

姜老太看差不多了,叫刘阳刘光把房间让出来,刘石榴一家子先将就将就,赶紧去休息,得养精蓄锐。

刘雨寒进空间,把可以采摘的小白菜都收了,放在了冷冻室,又重新撒了一遍小白菜的种子,番薯藤还要大概10天才可以剪枝种植。

之前多出来的二分地,拿了一半的地移种了大白菜、辣椒、茄子、冬瓜、南瓜、黄瓜、西红柿、丝瓜、西葫芦。当然有些爬藤类的蔬菜。要留出一些空间,都是靠边缘处种的。之前放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