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袁崇焕将才,毛文龙可留亦该善终(1 / 2)

曲终终有人散时,到了告别的时候。

总要有什么可以流传千古的告别词吧。

也算是为可能记入史册的,今天这场君臣对,留下一个注脚。

临走的时候,崇祯瞥了一眼,站在角落里,默默记载会议记录的翰林官员。

崇祯又看向袁可立略显佝偻的背影,有点玩心大起。

他想起了袁崇焕的典故。

于是崇祯猛地叫住,已经走到殿外的袁可立,问了一句千古知名的话,只不过时间对象都换了。

“袁爱卿,朕许你这么多,可能得到你一句许诺?”

“陛下请讲。”

“能五年平辽乎?”

袁可立毫不迟疑,应声而答。

“陛下,臣不能。”

“朕许袁爱卿这么多,东虏一撮尔小敌,还不能五年平定乎?”

“不能,陛下,您天资聪颖,想是心中自有明断。

东虏看似小弱,却精悍异常,国势蒸蒸日上。

反观我朝仿若蹒跚学步的巨人,稍有不慎,就会有倾覆之险。

陛下可在表面上藐视此等蛮夷,却要在策略上给予最大的重视。

治大国如烹小鲜,打东虏需步步为营。”

“这就是所谓的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是吗?”

“陛下圣明,一语中的。

此去经年,不知何时再能与陛下相见。

臣能保证的是,有臣在登莱一日,建奴绝不敢窥视关内一眼。”

崇祯听了哈哈大笑,这就是他想要的答案。

吹牛皮不打草稿的,有一个姓袁的就行了,其他人还是脚踏实地些,更让他安心。

袁可立真良臣也。

“朕知袁卿,前话相戏矣,望袁卿不要介意。

朕问袁卿,袁崇焕可用吗?

毛文龙该留吗?”

这次袁可立迟疑了,踌躇片刻,接着道。

“陛下,微臣斗胆建言二人。

袁崇焕将才也,可挡一面之敌,过犹恐不及。

毛文龙可留,亦该善终。

臣在登莱一日,岛饷经由臣手,臣为他的后盾。

那他就永远都是大明的左都督,平辽总兵官。”

崇祯得到了满意的答案,袁可立的话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随后袁可立婉拒了崇祯的赐宴,崇祯也没矫情。

他上辈子是个宅男,也不习惯和不太熟的人,特别是年老的长辈一起吃饭。

既然不愿,就不要强人所难,崇祯摆摆手就让人退下了。

魏崔二人倒是想留下,陪着皇上一起吃饭,顺便插科打诨,说话解闷。

可是两人看见王承恩杀人的眼神,就知趣告退了。

临走时,崇祯也催促了他俩一下,抓紧摸晋商的底,最好能年底前万事俱备。

崇祯想过一个富足的好年。

……

前朝老人有魏崔两人这样的下场,就该知足了,已经是邀天之幸。

就不该再有任何非分之想。

还当现在是天启年间,哦,现在确实是天启七年,明年才是崇祯元年呢。

王承恩眯着眼看着远去魏崔二人,心里想着。

等会是不是去找曹老师问询一下,抽空给这两人上点眼药,穿穿小鞋。

不然这些天启的旧臣,仗着皇上要用他们,越发恣意妄为了。

伺候皇上起居,陪皇上说说闲话,那是杂家的活计。

杂家只是对内廷事务还有点生疏,需要仰仗魏崔二人。

其他整人的活,杂家可没落下。

王承恩正想着如何敲打前朝旧人的时候,想的有点入迷。

隐隐约约听见崇祯说话,却没听仔细。

等王承恩抬头看崇祯的时候,崇祯已经快要生气了。

“王大伴,你在想什么呢?

你说说,辽东三袁,谁最贤?”

王承恩自然知道崇祯说的“辽东三袁”都是谁?

辽东三袁是和辽东战场紧密相关的三个袁姓大臣,都是做过经略和巡抚的。

这三人分别是,先后就任辽东巡抚的袁应泰和袁崇焕,再加上新鲜出炉的鲁豫总督袁可立。

很显然,王承恩已经知道了答案,看看今天崇祯对待袁可立的殷勤态度,就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了。

傻子还不知道答案。

可他知道自己只是个捧哏的,说出答案恐怕大为不妙。

“皇爷圣明。

奴婢只知道服侍好皇爷,哪知道这些军国大事?

皇爷这是问道于盲了。”

“老滑头,王大伴,你真是个老滑头啊。”

崇祯笑哈哈,他今天心情不错,有些话是不吐不快,好事也不能憋在心里。

王承恩就是最好的听众。

“你怕是也看出来吧?

朕对谁最欣赏。

先说说早死的袁应泰。

袁应泰书生误国,只能拼将一死为君王。

对辽东局势没有什么作用,死者为大,朕就不多说了。

袁崇焕倒是战功赫赫。

一样是书生,这个小个子的南蛮子,敢打敢拼,也敢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