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内书房课目朕来教(1 / 2)

“回皇爷的话,皇爷的安排自然是高屋建瓴,周密妥当。

奴婢们并无异议,只是……”

“只是什么,说吧。

你不知道朕不喜遮掩。”

“是,皇爷。

只是如皇爷所说。

要在内书房设置初级课目。

譬如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礼仪道德等。

中级课目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

由于这些课目都是首创,没有先例,奴婢们也是第一次听说,下面办事的更是没有头绪。

内书房没有相应的书籍教材,更没有教导这些知识的大师傅。

平日里教导小太监的,只有翰林院的四个侍讲学士……”

崇祯思索片刻,斟酌着开口。

他的脸上充满笑意,看来已经是胸有成竹。

曹化淳提出的问题,对于他来说,仿佛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哦,曹大伴,你是担心这个,你们也是担心这个,是吧?

这确实是个问题,朕之前也有想过。

可什么事情都有草创阶段,都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筚路蓝缕,从无到有,去创造一个新世界,前景是光明的,道路肯定是曲折的。

大家以后会遇到各种各样,想象不到的困难,有时候就不能都靠朕给你们提点。

你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发现自己解决,自己完善。

在这件事情上,谁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

这事情说困难也困难,说简单也简单。

不是头疼,新的教材从哪里找,新的老师从哪里来?

这次朕要笑话你们了。

这不是骑驴找驴吗?

教材和老师这不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吗?”

崇祯说完话,信手拿起,离他最近的李邦华的笔记本,一边翻看一边说道。

“你们看看,好记性没有一根烂笔头。

朕让你们开会的时候,随时记录朕的讲话。

这是一件多么有先见之明,多么重要的事情。

你们这些笔记本,找人整理汇总一下内容。

再加上本朝的《永乐大典》,不就是很好的一本本教材嘛。

至于老师,更简单。

朕天天给你们灌输,朕的一套知识理论,你们正好当老师先生,把朕的知识理论给朕都传播出去。

以后你们都可以去内书房做兼职,只要做完本职工作,空闲的时候,都要去内书房上课教书。

朕也一样,从明天起吧,朕就给内书房的小太监,小匠户们上课。”

李邦华对于皇帝突然抽走他笔记本的举动,挺猝不及防的。

他没反应过来,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笔记本被皇帝拿了去,然后被皇帝翻开。

不出意外的话,出了意外。

李邦华的笔记本上都是空白,一大片空白。

哦,也不全是空白,还是有几个小字写在角落里,显得挺委屈的。

崇祯扒开了书缝,趴上去仔细瞅。

这才看清上面写着“战略防御甚善,兵凶战危,稳固是第一要务。

治国小册子,福王,张居正,亲小人远贤臣,需要慎重规劝”几个字。

就这几个字,虽然不多,崇祯也能看出,李邦华对他讲话内容的理解方向和程度。

至于崇祯着重强调记录的内容,李邦华是一点也没记。

崇祯叹了一口气,带着莫名的神情看着李邦华。

“李爱卿,看来咱俩初次见面,你就对朕存有误会啊。”

李邦华被皇上说的话,憋的老脸通红。

他期期艾艾地说道。

“陛下恕罪,臣只是第一次参加陛下的御前会议。

还不懂得其中的流程,抓不到重点······”

“好吧,朕原谅李爱卿这一回。

朕再给李爱卿说一遍。

以后朕着重让你们记录的讲话。

一定要一字不漏地记住,记住还不行,一定要融会贯通,回去还要写心得体会的。

你要想快点跟上朕的思路。

就下去以后,找找他们帝党的笔记。

他们别的地方可能不如你干练,记笔记可是很勤快的。

你厚着脸皮借来看看抄抄,有助于你快速领会,朕以后讲话的内容······”

崇祯对着李邦华一顿叨叨,把个五十多的李邦华都给叨叨怕了,这才罢休。

“好了,李爱卿能虚心接受,朕对他的提点,愿意积极改正。

朕还是很欣慰的。

这就比如老师给学生上课,说完了差生,朕就要夸奖一下优等生了。

来吧,崔爱卿,把你的笔记本给朕看看吧。

朕先给大家说一下,朕可以打包票的事情。

朕不用看都相信崔爱卿的笔记,肯定是众人里面最棒的。”

在大家异样艳羡的目光中。

崔呈秀慢慢站了起来,他还是不习惯崇祯这种赤条条的夸奖方式。

陛下夸就夸了,可以含蓄一点,内敛一点,有文化内核一点,一语双关一点,怎么能这么赤条条,让人家好难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