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国笑着点头答应:“明天咱们开着小四轮去县里,一次性都买齐,还得腾出时间来做被褥呢。”
说完他又翻箱倒柜的,找出来一些票证,买东西的时候,没准就能用到。
“哥,我记性好,跟着去呗,肯定不会忘买东西。”小当家满眼热切地望着三哥,上县城呀,她想去!
李卫国伸手扒拉一下她的羊角辫:“你明天不上学了?”
“明天是星期天!”小当家当然不会逃学,早就算计好了。
“好吧,那哥就领着你。”李卫国还真不忍心拒绝小妹的要求。
小孩子,叫她多看看外面广阔的世界,是有好处的。
“噢!”李小梅乐得在屋里直蹦高。
正在纳鞋底的大姐笑骂道:“瞧把你高兴的,别晚上睡不着觉。”
第二天吃过早饭,一行人就坐着四轮子出发。
车斗里垫了几个麻袋,上边坐了不少人,这年头也没人管客货混载啥的。
这边是李金梅抱着李小梅,旁边坐着赵翠花。
对面则坐着赵广定,还有高大林和郑先农,眼瞅着就要上冻了,大棚还没扣上呢,郑先农当然最着急。
这地方冬天冷,往地底下冻一米半深,等冻实心,再扣大棚就不赶趟了。
车里还放着大水桶,里面装着十几样常见的澹水鱼,都是李卫国水库里面的鱼类,他准备去水产公司问问,看看人家冬天收不收冻鱼。
小四轮一路突突突的,足足跑了两个多小时,这才到了县城。
李小梅的眼睛早就不够用了,嘴里不停念叨:“大卡车,大客车,哇,这个就是铁道啊,三哥,啥时候过火车?”
看火车,可是不少小娃子的梦想。
“晚上有两趟,下午有一趟,不知道咱们能不能赶上。”这年代还都是绿皮车,速度慢不说,车次还少。
“我要是能坐着火车去首都就好啦!”李小梅的小脸儿上充满期待。
李卫国忍不住捏捏她的脸蛋:“会的,一定会的!”
“哇,大楼,我看到大楼啦!”李小梅兴奋地站起来,结果站立不稳,又跌坐回大姐怀里。
农村的孩子,看到的砖瓦房都少。四五层的楼房,在他们眼里就是大高楼了。
李卫国把赵广定他们卸到一百,然后车上就剩下郑先农了,二人先去水产公司。
不大一会儿,李卫国就跟郑先农又出来了,郑先农脸上有点失望。
他们找到水产公司的销售科,把情况一说,人家解释说:他们这里澹水鱼的供销,年初就制定计划。
像李卫国这种情况,属于计划外的,他们也没法办。
把你的鱼收上来吧,到时候销售不掉,水产公司就亏了。
李卫国脸上倒是一点失落的样子都没有,他也基本预料到,计划经济时代,就是这样。
本来他就是来碰碰运气,还是得自己找销售渠道。
下一站,生产资料站,买扣大棚用的塑料薄膜。
郑先农来过一次,白跑一趟,所以这次心里还是没底。
李卫国开着小四轮,来到生资站大门口,大铁栅栏门关着,门卫老头也正向他这边张望。
“大爷,我来拉塑料布的。”
李卫国乐呵呵地从小角门进去,手里拎着一条四五斤的大胖头鱼:“大爷,这是我们村水库养的鱼,还活着呢,给你尝尝鲜。”
一般都是烟酒开路,李卫国也因地制宜,用鲜鱼开路。
门卫老头愣了一下,随后才搞明白咋回事,立刻乐得眉开眼笑:“小伙子,你说这咋好的呢,快点进收发室里暖和暖和。”
郑先农瞧得呆了,用手推了下眼镜:我上次来,你可没这么热情啊。
李卫国拉着郑先农进了收发室,老头儿乐颠颠地找了个洗脸盆,李卫国把鱼放进去,好家伙,首尾全都露在盆子外面。
门卫老头越瞅越欢喜:这胖头鱼的大鱼头最好啦。
洗洗手,李卫国这才跟老头聊起来,互相询问一下姓氏,李卫国便说道:“胡大爷,我们想买点塑料布,还得麻烦你给说说。”
“好说,要几米,我就能做主,咱们直接去库房,保管员就是我家二小子。”
老胡头还以为是用塑料布钉窗户呢,那能用多少,看在这条大胖头鱼的份上,他都没打算收钱,当保管员的儿子,手头还是有点活动余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