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人说得好:见苗三分喜嘛。
忙完插秧,大家马上又开始投入到另外一项工作之中,到了采摘山野菜的季节。
而就在这个时候,高大林也带回来好消息:预考的成绩已经出来了,大馒头屯知青点的六位考生,都获得了参加国家统考的资格。
其中,吴小玉成绩最好,全县第一名,获得第二名的是李玉梅,郑先农屈居第三。
好嘛,李卫国家的学习小组,把前三名给包圆了。
葛卫红就差了点,已经是五十名开外,不过这丫头倒是挺开心,她准备考艺术院校,录取分数相对要低一些,不过报考哪个院校,就要开始准备面试了。
大家成绩都这么好,李卫国也挺高兴,特意安排了两桌子饭菜,把知青都请过来吃饭,同时也准备一下,他们的采山小队,又要开工了。
去年秋天,他们这个采山小分队,成绩不错,每个人最后都分了二百多块钱,所以今年的劲头都更足了。
晚饭准备得也很有特色:炸的小鱼酱,还有新挖的婆婆丁,鲜嫩的小葱。
把干豆腐往桌上一铺,夹点鱼酱,上面放一根葱,撒点婆婆丁,卷成圆筒,咬上一口老香了。
另外还有采回来的刺老芽,也叫刺嫩芽,有着山野菜之王的美誉,在国内外都深受喜爱。
刺老芽可以焯水之后蘸酱吃,不过有其他蘸酱菜,李卫国就又露了一手。
一瞧李卫国下厨,大伙立刻都十分期待,年夜饭的时候,就见过李卫国大显身手。
李卫国的做法是香煎刺老芽,把刺老芽清洗干净,外面裹上一层调好的面湖,然后锅里放油,把刺老芽一个个地码到锅里煎熟。
不过这会儿也没有平锅,索性多放点豆油,直接开炸。
等到把一大茶盘子炸刺老芽端上桌,大伙夹了一个尝尝,外面的面湖都炸成金黄色,里面透出莹莹的绿意,这卖相就能打十分。
咬上一口,一口浓香立刻散发出来,似乎满口都是大自然最美好的馈赠。
“三哥,真香!”这是李小梅。
“国子哥,你这手艺绝啦!”这是葛卫红。
李卫国照单全收,其实他知道,主要是刺老芽本身味道鲜美,跟他的手艺没啥太大关系。
李金梅也笑吟吟地叮嘱:“都多吃点,明天进山干活也有劲儿。”
大伙都笑着答应,葛卫红嘴甜:“金梅大姐,你在我们这些知青心里,比亲姐姐还亲呢。”
然后挨着她的李小梅捅捅她,小手朝郑先农指了指,大伙顿时一阵大笑,把李金梅笑得脸蛋通红,赶紧端着盘子去外屋地盛饭。
李卫国也顺势说道:“郑大哥,等采完山野菜,新房子那边也干透了,咱们就把喜事办喽。”
大伙都纷纷叫好,葛卫红最积极,还把日历牌摘下来,开始挑选好日子。
现在也没有那么多说道,也不用看日子啥的,大伙凑在一起,七嘴八舌就把日子定下来:阳历的六月六号。
等吃完饭,李卫国又和郑先农商量一下,叫他往家里写封信,告诉家里一声,也好叫家人来参加婚礼。
郑先农沉默了一阵,然后才说道:“国子,我把事情都写信跟家里说了,家里说都要上班,也没时间来,就叫我在这边看着办。”
旁边的葛卫红嘴快:“郑大哥,也没见到你家给你寄钱呀?”
说完葛卫红才意识到不妥,吐了吐舌头:“郑大哥,我没别的意思。”
郑先农平静地望了她一眼,也没有怪她的意思,大伙都知道葛卫红的性子。
用手推了下眼镜,郑先农这才说道:“我家里孩子多,顾不过来,我也能理解,人活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真好汉。”
这话无疑赢得了大家的敬重,每个人心里都静静地品味着。
郑先农又望向李金梅,一脸郑重地说道:“大梅,这婚事,里里外外就都得你张罗,辛苦你了,这一切,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是一个男人的承诺。”
李金梅也不再羞涩,眼圈微微有些泛红:“我们是一家人啊。”
“对,一家人!”
郑先农伸出手,握住李金梅的手,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这一握,就是一生一世。
……
春天的大山林,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
满眼都是令人舒适的绿意,有柳树芽儿的鹅黄,也有落叶松新芽的嫩。
就连空气都充满了清新的气息,还有各种迁徙回来的候鸟,发出各种动听的鸣声。
这个年代,各种山鸟是真多,什么红点颏蓝靛壳,红麻料,串鸡,蜡嘴,以及许多叫不出名字的。
尤其是在开春伐过的柳条丛,那一墩子一墩子的柳条墩子,更是鸟儿做窝的乐园。
基本上,一个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