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到鱼行屋里,大伙都把自己兜子里的钞票倒在炕上,好家伙,挺大一堆呢,不过基本上都是毛票,或者是一块两块的。
大伙一起动手捋钱,面值一样的都放在一起,最后再过数。
算了半天,大伙吓了一跳,加起来一共将近五百块。
“不错不错,扣大棚的钱都卖出来啦。”鲁大龙十分满意,看来明天还得多运过来一些。
今天运来的,不到十分之一,这些青菜,争取在年前卖完,到时候也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每家分上一百多块,都够过年的啦。
“看来这大棚蔬菜挺有搞头。”鲁大龙不由得动了心思,要是扩大规模,真能增加不少收入。
李卫国却摆摆手,他可不想搞这个,用不上两年,城郊这些地方,塑料大棚就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到时候,蔬菜价格肯定下落不少,哪能像今天这样,顾客都跟抢似的。
天还大早呢,李卫国索性叫大伙都去集市上转转,给家里买点年货。
他则领着李小梅和李小鹿,身旁还跟着葛卫红和吴小玉,一起去熘达。
葛卫红这丫头,遇到啥都想买点,而且她现在兜里也有钱,买完的东西,就往李卫国手里一塞。
不大一会,李卫国就变成一个行走的货架子了。
“哥,大块糖!”李小梅发现一个卖大块糖的,今天是小年,正好吃这个。
葛卫红早就凑上去,直接买了二斤回来,都一人拿着一条,嘎嘣嘣地嚼着。
李卫国俩手都占着呢,拿满东西,只能愤愤地望着葛卫红:“小心把你的大牙粘下来。”
葛卫红哼了一声,还朝他晃晃手里的大块糖。
还是吴小玉微笑着,把自己手里的大块糖,凑到李卫国嘴边。
李卫国咬了一口:“嗯,真甜!”
等到第二天,卖菜的大卡车,从一辆变成两辆,人手也增加了不少。
李卫国昨天跟了一天,知道大伙的业务也都熟悉,就不用他盯着了,于是开着小轿车,把吴小玉和葛卫红送到火车站,这俩丫头,也得回家过年。
大包小包的,都帮着她们倒腾到火车上,李卫国这才挥手告别。
“国子哥,再见。”葛卫红的脸上满是不舍,她都想在大馒头屯过年了,不过家里不让。
吴小玉也朝着李卫国挥挥手,两个人的目光对视着,直到列车员催促时间快要到了,李卫国这才跳下火车,目送着绿皮车慢慢悠悠地消失在视野之中。
在列车上,吴小玉也凝望着车窗外的景色,目光有些出神。
她心里也想在这边过年,不过父亲今年终于回来了,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她当然也要陪着父母过一个团圆年。
“小玉,要不咱们过完年再来?”葛卫红的声音传过来。
吴小玉笑着摇摇头,等过完年,也快要开学了,再来只能是暑假了。
不过她的心,却已经留在这里。
李卫国也不闲着,开着车,给一些老朋友送鲜菜,像是油料厂和生产资料站这些,都送过去一些。
除了青菜,还有大馒头屯的特产:稻花香大米。
在他们这边,大米可是稀罕玩意,油料厂的张厂长也乐呵呵地向李卫国询问:能不能多弄点,也给职工分点福利。
“今年种的少,等到来年,肯定管够。”李卫国也郑重许诺。
他也去了刘县长家一趟,送了一些鲜菜过去,这一次,县长夫人也没再给他钱,而是临走的时候,塞给李卫国一些烟酒糖茶之类,这也是关系更进一步的表现。
处理完这些事,李卫国就窝在家里,安心过年。
一直到腊月二十八这天,大棚蔬菜也彻底清理干净。
李卫国也大气,直接给村民家里,都分发了芹菜韭菜,还有几根黄瓜。
最后分钱的时候,这些种植户,正好每家发了二百块钱。
而那些没有加入水稻种植的村民,都羡慕坏了,心里更是暗暗懊悔:这还没开始种水稻呢,就先赚了二百块钱,早知道,也加入好了。
李卫国当然也乐呵呵地领了二百块钱回来,肩膀上还扛着一截树枝子。
这几天忙忙活活的,家里的灯笼杆还没竖起来呢。
竖灯笼杆是他们这边的习俗,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有一根高高的灯笼杆。
上面粘贴着五颜六色的彩纸小旗子,下边挂着灯笼,过年嘛,就要亮亮堂堂的。
以前村里人都会从山上砍下来一棵小松树,因为松树常绿,所以在绿色的松枝之间,再粘上彩旗,显得格外漂亮。
不过这样有点太败家,毕竟小松树被砍下树头,也就没法继续生长。
这两年有提倡植树造林,保护树木,所以上面也不让这么干。
于是用做灯笼杆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