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郭襄的疑惑,推广八旗制(2 / 2)

“爱妃,这些年,关外的白山黑水实行八旗制,效果不错。朕打算在草原、天山南北、乌斯藏、大理、南越、南洋、天竺等地,也都将实行类似的制度,你父亲的河西部落只有八千控弦之士,按照规制,就只能评为下五旗,这事,你稍后和你父亲通个气,免得他着急上火!”

这些年,察必协助苏明哲处理政务,对‘八旗制’并不陌生。

大明的‘八旗制’,是指在汉民与各族部落混居的地方,行使的一种政策制度。

所谓的‘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

上三旗必须是本族人口众多的部落,因为人口众多,也就拥有请大明帮助建城,与大明互市的资格。

除此之外,大明还会赐封上三旗的部落酋长为‘中郎将’,位同大明行省巡抚,不仅赐二品官印,还赐正一品的麒麟袍。

下五旗的地位就差了不少,只能在五、六、七三个月,来承德行宫朝见,互市地点,也不固定,封号,也只是一个‘骑都尉’,位同大明州府的知府、县令,赐三品、四品、五品官印,赐正三品、四品的虎、豹袍。

察必辅政这么多年,自然明白苏明哲在边地,推行‘八旗制’,就是明晃晃的挑拨离间。

偏偏因为大明实力最强,还掌握了互市主动权,各族部落酋长都只能无奈接受这一制度。

而有了这‘八旗制’,大明边地的安全问题,可以说一下子就削减掉了九成。

加上,大明还一直提倡边境屯田的制度,若是各部落遇到极度恶劣天气,来大明求助,大明都会进行帮助。

可以说,只要把‘八旗制’推广开来,大明边境最少能安稳三十年。

面对如此有效制度,察必自然明白,势必会在边地各族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