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课(3 / 3)

在内要接受各个方面的牵制,连带兵打仗还要按照朝廷给出来的‘阵图’来行军布阵,严重影响束缚了将领们的指挥权、以及军事才能的发挥、对外打仗可谓是屡战屡败、屡战屡败。"

“所以,在现代,有人就会调侃,说:两宋,就是北边送完南边送,合成两送。”她用平静的语气,说出了让赵匡胤差点心梗的话, "而且像是富宋都是好听的说法了,后世人评价宋朝,更多的是用‘大怂’来代替——怂,就是那个很怂的怂,不是宋。"

“宋朝的将军们究竟有多惨呢——宋初,就有大将军写下《退将诗》,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还有广为流传的谚语,说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可见宋朝时期的将军们悲惨到了什么地步。"

因为现在还是北宋,李晓诗没过早地把辛弃疾岳飞他们的事和诗词拿出来,只是利用课本上材料

研读的部分先简单介绍了一下,然后毫不客气地开始扎宋朝皇帝们的心: “哦对了,其实宋朝重文轻武重文抑武,轻的只是将军,对于军队和武备还是很重视的。当时他们每年的军费开支就占了财政支出的七到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更是达到了一百二十多万。"

赵匡胤:对啊!!

没有轻视啊!

什么怂怂送送的,礼貌吗?

李晓诗露出一口白牙: “但是投入这么多,打不赢就是打不赢呀。”赵匡胤:. ………

秦。

蒙恬舔了下齿根,一方面觉得这样做不对,一方面也不能不认同晚唐时期以及五代十国那样的局面确实是武将的问题——而宋初的这些举措,多数还是因为太过于忌惮。虽然有点过了,但还是那句话,不是不能理解。

可能理解不代表能接受。

在他看来,原本不用这样处理的啊。

蒙恬又纠结又不爽,只能踢飞一颗石子儿用来宣泄不痛快,然后转身命令身后齐刷刷坐在墨家新制作出来的简易“自行车”上仰头看天幕的士兵们。

“愣着做什么,都动起来!看天幕还能耽误你们骑车?——摔了的多加五里!”

把一干新兵撵去锻炼“体能”,他才重新在一边找了个桩子坐下,随手薅了根草放嘴里,狠狠嚼了嚼。

要他说啊,还是当政的人无能。

既不该搞出节度使这种东西给武将那么大那么大那么大的权利,打仗嘛,能打仗就行了。什么钱啊税啊,他才不感兴趣。

但是既然搞出来了,你朝廷总得有办法制辖吧?把权利给出去了,无节制地,到头来搞出叛乱,就要让以后的所有武将来替前人背这个锅?没这个道理啊!

这不就是皇帝们的无能引起的一系列反扑么,大不了把那些拥兵自重作乱的一批武将全打死,重新弄一批上来,只给兵权,别给其他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就行了,也不能让后代的未来的跟此事全无关系的武将们永远被压制吧?

哦,李隆基该死。

别的不说,这要是他们陛下,怎么可能会有那种“叛乱”发生?

就算是后边那个什么刘彻,也不会有这种事啊,更别说李唐自家的李世民时期了,这个离得总近了吧,但人家那时候也没有这种事啊——明明是那些皇帝的错啊。

结果这宋的皇帝们一味地压将军压将权……就离谱。

文臣掌兵……别的不说了,他们大秦的丞相,李斯,那能力是有的吧?还杠杠的。那让李斯出去打仗啊,给他20万,看他能打出个什么东西来!

文臣不熟悉军务,胡乱搞,而且将不专兵,兵无常帅,这军队的战斗力能不缩小吗?能打赢的话那赵括在坟里都得笑活过来。

北边的西边的敌人不打了??

就一点也不想统一

?

真无语,有那骨气没有啊。

李晓诗: “整个宋朝,无论南宋北宋,都存在着冗官、冗费、冗兵的问题,并且越发严重。所以,虽然宋朝内部的权利和局面十分稳定,但对外,宋朝可谓是把'怂’发挥到了极致,不怂也没有办法呀,不怂那也是一直在打败仗、对外简直是没有一天是站起来的——所以有很多喜欢宋的、不喜欢宋的,都对宋朝很失望,既无奈又失望。"

“而且对我个人而言……”她抿抿嘴,说到自己的观点时,还是犹豫了一下,才道, “我们课本上学到过的,很喜欢的宋朝的一些诗人词人,他们甚至也看不起历史上有名的大将军,这让我觉得很难受。更对这个时代有些失望。"

诸如卫霍、那都是拿命换家国安定的伟大存在,为什么要被瞧不起?

可那些文人们本身也都是很让人钦佩的存在,也都忧国忧民啊。

所以两两叠加,就更让人难受了。

只能说……可能是宋朝的这个大环境,皇帝们的措施、造就了这样的观念吧。不然,又该怪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