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所谓汉室忠臣(2 / 2)

起来了。

她慌忙下床,穿襦裙,推开门出去,便看到院子里面,袁熙正对孙礼等人说着什么。

袁熙一抬头,见吴昭来了,笑道:“女郎也醒了?”

吴昭见袁熙也是穿着一身短襟布裤,说道:“公子要亲自割麦?我要不要换套衣服?”

袁熙叫孙礼牵过马车来,招呼吴昭车,说道:“不用,到时候有别的事情做。”

吴昭了马车,低声道:“这么早就要出城?”

袁熙笑道:“当然,不然日头高了太热,反而晒得没体力了。”

吴昭听了,赧然道:“这些我却是没有听说过,惭愧。”

袁熙笑道:“人各有所长,你能承认不足,已经很是很难得了,这倒让我想起一个笑话来。”

说话间,孙礼驾着马车出了府,此时路已经有很多百姓背着农具,排队出城,一时间大街人头攒动,霎是壮观。

吴昭心下好奇,说道:“什么笑话?”

袁熙笑道:“从前有个先生,带着一群弟子下乡,看到一老农正躺在树荫下打盹睡觉。”

“他便对弟子说,这老农之所以是老农,不能成为读书人,是因为他不够勤奋。”

“如今大白天不做农活,还躺在树下偷懒,就是因为他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做农活,不然他能收获数倍,数十倍的粮食,成为富人。”

“但那位先生不知道,其实在他睡觉的时候,老农已经趁黑起床,开始做农活了。”

“因为烈日暴晒下,人根本无法吃撑多久,所以农人做活,都要避开日头最毒的时候。”

吴昭听了,恍然道:“确实是这道理。”

“这先生不知农人之苦,是因为他没有亲身体会到耕种之艰辛。”

“未经他人苦,莫笑他人痴。”

袁熙有些意外,说道:“厉害,你倒能想到这一层。”

“在我家乡,有句类似的话。”

“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这是提醒我们不要忘本,知道天下万民之苦,感同身受,才能为万民谋福。”

吴昭咀嚼着这几句话,心中震动。

即使她的父亲,也未曾对天下万民百姓,说出过如此精辟的道理。

马车出了城门,一路往南,走了十几里地,天渐渐亮了。

展现在吴昭面前的,是一条大河蜿蜒东去,两边都是一望无际的金灿灿的麦田。

车前车后赶来收割的人们,纷纷笑着欢呼起来。

袁熙见了,心中极为激动,忍不住在车站起,口中哼起歌来。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