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女儿,江父非常重视。
尽管还在过年期间,他还是专门去找了张主任,问起了那天的事儿。
然后张主任告诉他,来查的人是知青办的,是来调查知青安置工作的。
因为年前的时候,知青办公开了一些岗位的招工信息,辖区内的知青几乎都去报名了,唯独不见江嘉意。
所以人家来问问是不是工作已经安排好了?还有没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知青办帮忙的没?
在电话里江父一直很感慨,夸县里的工作做得好,替知青们考虑得很到位。
因为只有陆安清的办公室有电话,所以电话自然打到了他这里。
为了不让老人家更操心,在电话中陆安清当然是顺着江父的话说,可实际上对于这套说辞他并不相信。
虽然云州岛很小,也不存在知青安排的问题,可外面是个什么情况陆安清也是清楚的。
知青的安置工作有多难做世人皆知。
知青办的人说起给知青找工作的事儿,一个个恨不得立刻逃跑。
他可不相信云县的工作能做到这么细致的地步,还上门去问工作安排了没?
真要能细致成这样,早就在全国出名了。
但能指使的动知青办上门的人……
陆安清已经确定做这件事的人就是连洁了,也只有她有这份能量。
想到这儿,陆安清烦躁地揉了揉眉心。
他不是没想过和连洁直言,说自己和安圆圆没有未来,让她别再掺和自己的生活。
可她毕竟是师母,有老师那层关系在,这个分寸把握必须谨慎。
陆安清并不想把老师气着。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年就过完了。
这段时间江嘉意将专栏下个月要用的四套稿子全都画出来了,主要是她准备月底的时候就回云县了。
具体什么时候回来还不好确定。
虽然中间也可以把稿子画好寄过来,但江嘉意还是想更稳妥一点。
别万一有点什么事,因为自己的原因让报纸开天窗。
林小巧已经结过婚了,因为是二婚,婚礼没大办。
林政委和嫂子两口子在他们领证当天赶到南安市去吃了顿饭,回来后连提都没有再提这件事。
孟菊英那么爱说话的人都没跟江嘉意说道,江嘉意自然知道肯定又发生什么事让林政委动怒了。
她当然不会犯傻到再去问。
再说了,她也没那么关注。
林小巧的事儿办完了,加工厂的工作还没有正式展开,这段时间孟菊英比较有空。
于是江嘉意把两个孩子托付给她,趁机去市里交稿。
因为提前和孙编辑约好了,所以稿子交得非常顺利。
不仅如此,江嘉意还拿到了之前几期的稿费。
孙编辑这一回见到江嘉意的时候比之从前不知道要热情了多少倍,甚至还主动给她倒了杯水。
据孙编辑说,她的专栏非常受欢迎。大概也因为她选的菜肴实在太贴合过年的氛围,而且也很容易跟着学。
以至于很多之前从来不看报纸的家庭主妇们都开始买报纸了。
甚至还有好些人在外面没买到,还寻到报社来购买。这是《南江日报》从来没有碰到过的情况。
连孙编辑都因为这事儿受到了总编的表扬。
孙编辑问江嘉意有没有考虑增加发表数量?例如可以搞成日更或者隔日更那种。
江嘉意没有考虑,当场就拒绝了。
虽然《南江日报》给她的稿费不低,但是江嘉意还是觉得慢工出细活吧。
她不想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太赶。
而且,除了这个专栏她还有别的计划。
她想将之前给团里写的那个关于驻岛官兵生活的文章写成系列文,把那些默默守护祖国边防线的英雄们的故事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
这是之前她去迎接驻岛官兵回归时就已经打算好了的。
从报社出来,江嘉意拐到了不远处的菜市场,她想去王姐那个裁剪店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布,买一些带回去。
马上要回家了,总要给家里带点东西。
她到时候要带着军军一起回去,重的东西她可不想拿。
布料最好,又轻又实惠。要是能买到不要票的布那就更好了。
江嘉意和王姐是老熟人了,看到她来王姐高兴地打了个招呼。
在听说她要回家探亲想买点布带回去,王姐当即说:“那你今天来的真是太巧了,我们厂子刚送了一批新布过来。你看看,都是新货,有几个花色是今年新研发出来的,还没有往外地送。你拿回去家里人肯定喜欢。”
说罢王姐就去仓库抱出来好几匹新布,摊在外面柜台让她自己挑。
江嘉意将那些布的外包装打开,从里面挑出了一匹藏蓝色的薄料的确良,准备裁一些回去给爸爸还有弟弟做裤子。
另外她又挑中了一匹浅灰色带细条纹的,看上去又干净又清爽的细棉布,准备裁一块回去给妈妈做衬衣。
江嘉意算来算去,手里的布票也就只能买这几块了。虽然能买到这些她就很满足了,可还是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