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遍地素衣闻哀声 梁王一语惊四座(1 / 1)

虎贲巾帼传 琴藏古棉 887 字 7个月前

豆蔻初探头,三月春来缓,柳信待催发,祁连雪雾沾。

雨日不歇,斜风肆虐,朔方城南十里郊外,几树桃花吹落化泥,伤春杜鹃无奈苦啼。一支数百人的队伍踽踽向北,雨水裹挟,“梁”字旗幡无精打采地垂贴在长长的旗杆上,泥泞的道路中,由南向北,留下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迹。

梁师都走在队伍中间,头戴金边油毡斗篷,身披玄皂毛皮大袍,双手倚鞍,半闭双目,一纵一送地随队徐行。

从刘汝匿成的稽胡领地出来后,朝着朔方城,已走了三日,越往北行,梁师都的心情越发沉重--村村寨寨皆有白幡飘动,村外坟场时时可见冥币的燃烟,妇孺老幼披麻戴孝,三五成群地哀号野地。

太和山大战惨败而归,精锐殆尽,属地内的百姓丧夫失子者,不计其数。北归人马一路走来,百姓哭声处处相随。

梁师都不愿看到此番景象,索性闭上双眼,倚鞍而行,可时近时远的哭泣之声着实令人忧闷,又很是奈何,梁师都心中暗自叹息,只盼望着队伍能够早些到达朔方城。

提到朔方城,梁师都感到些许安慰--留守将军刘旻的麾下尚有万余士卒,虽不能进战,但尚可自守,加之此去延州数百里之内,草场连绵,沙洲横阻,又有刘汝匿成的稽胡骁骑从旁策应,唐军若想挥师北进,亦非易事。只要回到朔方,稳住阵脚,假以时日,蓄养元气,一年半载之内便可再次征募数万士卒,到时再相机而动,重整旗鼓,南下争锋。

想到这里,梁师都不禁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来,刚睁眼看时,只见身后的辅国大将军、堂弟梁洛仁“笃笃”策马,追上前来,举起马鞭,指着朔方城那头,说道:“王兄,刘旻率军出城迎驾!”

梁师都一拉缰绳,驻马了望时,只见高大的朔方城堞已若隐若现,前方两三里处,一支数千人的队伍正迎面奔来,马蹄脚步声清晰可闻,绛色旌旗上的“梁”字已然可辨。

梁师都点点头,嘴角一扬,掠过一丝笑容,深陷于窝的鹰眼光芒立显,抬起右手,捋了捋颌下花白的胡须,扭过头来,对身旁的传令兵说道:“列队,整肃军容,准备回城!”

“遵命!”

……

黄昏已尽,夜幕低垂,朔方军府内千烛高照,人影绰绰,话语鼎沸,留守将军刘旻备酒置肴,为梁师都一行接风洗尘。

刘旻在座中高举酒樽,大声说道:“梁王及诸位将军此行劳苦!虽在太和山偶遇小挫,然而‘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我境完好,尚有兵甲,若稍事休整,便可再次用兵!”

“刘将军所言极是!”堂内数十人一片叫好,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刘旻放下酒樽,站起身来,缓步走到大堂正中,对着主位上的梁师都躬身一拜,然后环揖众将,说道:“我听说西北边的刘武周率军南下,打得李唐军队措手不及,老巢晋阳已经陷落,现在长安城里应该是惊慌一片了!”

众人听闻,喜形于色,议论纷纷,整个大堂嗡嗡一片。

看着刘旻缓步入座的身影,梁洛仁昂起头来,大声说道:“此乃天赐良机!我军可趁此间隙,征募青壮,加紧操习,以刘将军的留守将士为主干,迅速编练一支四、五万人的队伍,半年之后,便可再次南下,驰猎延州,报太和山的一箭之仇!”

“何需等到半年之后!”不待众将回过神儿来,梁师都在主位上伸出双手,倚案而视,高声说道。

众将听闻,惊诧不已,纷纷放下酒杯,扭过头来,看着梁师都,不知道自己的主帅在打什么主意,只有坐在西侧的尚书官陆季览低头一笑,默然不语。

看到众人迷惑不解的样子,梁师都捋着胸前白须,缓缓说道:“延州的唐军不可小视!其军帅柴绍甚难对付,那个平阳公主亦非寻常妇人,若我们囿于本境,自以为太平无事,最终倒霉的就是我们自己!何有此言呢?”梁师都眼风一扫,对众将沉沉地说道,“从大势来看,敌之敌,既为友,虽然我们同刘武周没有交情,但他发兵攻唐,实际上就是助我一臂之力。若我们按兵不动,那么延州的唐军便没有了后顾之忧,大可分兵向东,搏战刘武周,如此一来,刘氏南下势必困难重重。因此,我决定分遣人马,至唐境边界,以成声援之势,令延州唐军不敢轻易分兵!”

“梁王,可是…可是我军新败,兵微将寡,如何能够立即南下,在唐境形成声势?”步军总管贺遂抓耳挠腮,急切地问道。

众人窃窃私语,纷纷点头。

梁师都将手一抬,示意众人安静,然后高声说道:“局势使然,不得不为!哪怕我军只有一千人马,也需分出五百袭扰唐境,何况…”梁师都将目光落在刘旻身上,笑眯眯地说道,“何况,我军尚有万余人马,可堪一用!不过,这支人马出入唐境,却需避免与唐军正面交锋,当多树旗帜,多埋锅灶,一日三徙,以为疑兵,达到形成声势之目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