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龙虎之争(3 / 4)

季汉大司马 周府 3204 字 2个月前

有中箭受伤者。

接着,关羽犹豫半响,待又准备欲追击时。张辽的身影已是消失在人群当中。

主将张辽的败退,引起了连锁反应。前部的曹军甲士已是斗志全丧,非死即逃,混乱一片。

逃窜的曹军军士在狭窄的山道间,拥堵在一起。凡能逃走的曹军军士沿着山道逃窜,沿途丢盔弃甲。凡不能走的军士纷纷归降关羽,其中归降者数目甚众。

扈从保护张辽出了狭窄的山道,而那受伤的张辽也没有了之前猛虎下山之势,脸色苍白,左肩负伤而走。在扈从的帮忙下,寻着林间道路而逃,消失在辽阔的灊山中。

“君侯威武!”

得见关羽入场后,迅速扭转占据,击溃敌人取胜,众江淮豪强无不惊叹。

“若非君侯率军而来,兰与江淮八万百姓,都将亡于曹贼手中。惜不能擒杀张辽,为我江淮百姓报仇。”

陈兰面露感激之色,说道:“兰在此多谢君侯救命之恩!”

“多谢君侯救命之恩!”

陈兰作为江淮豪强的代表长揖行礼,那些离得近的梅成、雷远等江淮豪强子弟,皆拱手称谢。

“无需多礼!”

关羽凭空虚扶众人,笑道:“使君得知诸位遭难,遣羽率军士星夜奔赴救援。今能得救诸位,非羽一人之力,而赖刘使君尔!”

关羽习性虽傲,但却晓得自己兄长的大业。今他可不想自己独揽下功绩,而是希望让众人知道真正救他们的是刘备。

陈兰得领关羽之意,拱手说道:“刘使君帝室之胄,仁义布于四海,兰等久仰多时。往昔之时,曾约攻伐合肥之事,兰却被曹操所败。若君侯不弃,兰愿随君侯前往濡须口,为使君效犬马之劳!”

关羽微微颔首,笑道:“诸位既然愿为使君效力,实乃喜事,今羽怎能不愿!”

顿了顿,关羽问道:“不知雷将军何在?身体又是如何?”

年轻的雷远说道:“家父身体抱恙,今与族人家眷一起,恐难远赴濡须口面见使君。今远暂替父亲理事,可代家父拜会面见使君。”

“也可!”

关羽点头说道:“诸位部曲、族人不便久留天柱山中,今可先至皖城安顿。及等见过刘使君再给诸位安排居住之所。”

“诺!”众人应道。

对于关羽而言,击败张辽,迁得八万多江淮百姓,亦是完成了刘备的军令。至于谁上位,这与他无关。寻常的江淮豪强入不了他的眼。

众人退下,关平持槊而来,说道:“父亲,张辽弃军逃窜,是否派人入天柱山搜捕。”

关羽眺望树木茂盛,辽阔纵深的灊山,说道:“不必了,灊山地势复杂,张辽、牛盖二人仅率扈从十余人而逃,翻山越岭,不便搜捕。且张合率后军兵马在后,我军容易遇上。”

关平斟酌少许,问道:“父亲击败张文远后,似乎有犹豫了一番,彼时出手说不准能擒住张文远。”

关羽捋着长须,笑道:“文远左右用箭射我,幸我拨开。待我欲追时,不禁念起昔日徐州之恩。定心欲追时,文远狡猾,已是隐没人群,难以追上。”

关平笑道:“父亲仁义,今日且让张文远跑了,算还他徐州之恩。待日后作战,父亲即可擒他。”

关羽挥了挥手,笑道:“无我犹豫,文远也能逃走,何谈还徐州之恩。文远以性命保我,我父子实难报之。日后你若有机会,当要护文远子嗣,亦保全其族人。”

关平见父亲如此叮嘱,正色说道:“平谨记父亲之叮嘱!”

且不言关羽大破张辽,逼张辽只身而逃,曹军士卒数千被俘,又救得八万多江淮百姓。

今时刘备正率众文武左右,于东关观望曹军兵势。

濡须山上,刘备身着甲胄,外披玄色锦袍,按剑而立。冬风吹过,卷起锦袍,甚显威武之气。

在刘备身后左右,诸葛亮持扇而立,鲁肃身披大氅。法正、陆议(陆逊)、吕范、张纮、张飞、赵云、甘宁、施然(朱然)、全琮、魏延、傅肜等数十名文武将校皆立于身后。

刘备眯着眼睛,望着临近湖畔的曹军骑卒,隐约可见曹操的华盖,感触说道:“孤与曹操识于洛阳,彼时之曹操尚是志怀征西将军之青年。”

“今二十年过去,曹操窥视我大汉天下,谋逆于上,专权擅政。且又屠戮徐淮,挖坟掘墓,残害生灵。竟也成了王莽、董卓那般人物。可惜子经、国让二人却为那曹操效力。”

刘备的言语间,既有包含对昔日友情的追忆,又有对曹操所作所为的愤懑之感。

“时天下纷乱,曹操作乱于中原。得赖圣明之君世出,主公既是帝室血脉,又心怀仁义,当救百姓于水火之中。”鲁肃赞扬说道。

在刘备帐下,鲁肃多次在公众场合谈及刘备身份,暗示刘备应当立新朝开基业。当然刘备碍于实力不足,并未对鲁肃的话作出回应。

刘备看向诸葛亮,问道:“孔明,南逃百姓何如?”

曹操南下合肥后,暴露出他南下的意图。迁江北的百姓到寿春,然江北的百姓得知此消息,纷纷驾小船、竹筏逃难,多有逃向江南,人数众者近有十万。

江北百姓操持舟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