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不足事(3 / 3)

汉家功业 官笙 2241 字 2个月前

,陈宫哪里还会出声反对,齐齐抬手道。

荀彧转向司马儁,王朗,刘协等人,目露探寻。

三人齐齐抬手,道:“均无异议。”

荀彧嗯了一声,将手里的公文放到一旁,拿起下面一道,道:“这件事便这么定下。第三件事,是税赋的事。户曹拟议,削减赋税,减轻百姓负担。对于人头石之类,逐步废除,统一归为田税,暂定为二十税一。而商税等杂税,合并减退,尽可能的惠及于民。对于诸多叛乱、灾情严重的郡县,拟减免赋税一年到五年不等……”

听着荀彧的话,一众人神情各异,忍不住的悄悄对视,甚至于窃窃私语。

大汉朝的国库空虚了不知道多少年,尤其是当今继位以来,多次平乱,耗尽了国库,官吏的俸禄都拿不出来。甚至于,几次征讨,都是将领自行筹措,大汉朝廷可以说尴尬到了极点。

即便到了现在,朝廷依旧入不敷出,还拖欠各大世家高达五十万万钱!

原本朝野都寄望于‘加赋’,却不曾想,尚书台非但不加,居然还想减免!

向来与‘颍川党’保持距离,以‘公正’闻名的司马儁,破天荒的第一次大口,打断了丞相荀彧的话,抬手道:“丞相,豫、徐二州需要抚恤的将士、安抚的灾民,总钱粮超过三十万缗。预期需要归还的欠债是二十万缗。朝廷各项支出,想见在二十万缗以上。去岁黄河决堤,明年定要修河,至少二十万缗。青州拖欠的钱粮已超过五十万缗。尚书台要减税,可是有其他税赋来源,以补亏空?”

荀彧对司马儁还是比较尊重的,没有计较打断话头的无礼,道:“司马公,朝廷的困难,总有办法熬过去,可百姓如果的困难,如果朝廷不问不顾,他们怎么办?能熬过今年冬天吗?明年夏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