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奇才张咏(2 / 2)

如果有人非要跪拜示好呢?那画面就变得非常有趣了,张咏要么会不停地跪拜回礼,让那人尴尬,要么就破口大骂,让那人更尴尬。

“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张咏

5,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元老级勋将张永德在惩罚一名犯错的小校时,致其死亡(笞之至死),被人举报到朝廷。赵光义下诏治张永德之罪。太祖、太宗最忌讳武将擅权,特别是边关将领擅杀,又特别是张永德这类功勋旧将,他曾经是赵匡胤的前辈,是前任“殿前都点检”,因“点检做天子事件”被外放,这才让赵匡胤接替了殿前都点检,继而兵变夺权。这时候,张永德坐镇边关重镇,手握重兵,又擅杀手下,这不明显往赵光义的枪口上撞嘛。

当时张咏正在封驳司工作,他将此诏书驳回,并附上自己的意见,说多大点儿事儿嘛,不就是杀个人嘛,陛下让张永德坐镇边关,如果因一个小校的死就治罪于张永德,就会大大削弱张永德的威望,导致其属下轻慢于他,这样不利于他带兵统御。

赵光义不听,心说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就是要杀一杀武将们的威风。诏书被强行通过。

很快,在张永德部队中,就有大量下级联合控告上级的奏章飞来,军中鸡飞狗跳,无人能弹压。

赵光义开始感到后悔,而张咏则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来找赵光义,“你看看,我之前怎么说的来着?让你不听我的话。”

赵光义赞扬抚慰了他,不过这心里多少也有点儿……这家伙谁呀?真愣。

6,宋朝神探

张咏知江宁府时,有位僧人拿着通关文牒前来盖章,工作人员按照签发护照的一般流程予以办理,唯独张咏目不转睛地盯着僧人看了半天,然后下令把他拷起来,关入大牢。

众人不解,一个去西天取经的和尚招你惹你了?你是想吃他,还是想睡他?

张咏升堂审案,问僧人出家几年。僧人答已经七年之久。张咏冷冷一笑,“那你额头上的勒痕是怎么回事?”

堂上顿时鸦雀无声,和尚大惊失色,随即将所犯罪行和盘托出。

前文有云,古代男子长发及腰,通常用头巾包扎,故而会在额头上留下勒痕,如果剃头出家了七年,那么勒痕早就消失了。眼前这个“和尚”肯定是刚刚剃头没多久,冒用他人度牒文书,这其中必有大案。

据“和尚”供述,自己本与一位僧人同行,半路上见财起意,将那僧人杀死,然后剃掉头发,换穿僧衣,拿着僧人的度牒,假冒其身份。

众人这才钦佩张咏的明察秋毫。

类似的案件还有很多,当时的人们把张咏经手的案子整理成册,编为《诫民集》,出版发行,一度成为畅销书。

至此,我们已经对张咏有了初步的认识,此人文武双全,正义感爆棚,脾气更爆棚,与我们认知中“念书人”的形象大相径庭,感觉更像是诸葛亮+张飞。而且此人还多次受到朝中宰臣如苏易简、寇凖、李沆、宋湜等推荐,故而逐渐进入到太宗赵光义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