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6章 朕腿有点疼(2 / 3)

李绚沉沉的躬身,脸上带出无比的为难,便是李治听到李绚说的这些,也是一时有些头疼。

“这些你回去慢慢弄,不着急,反正有的是时间。”李治一句话便已将事情甩到了以后。

李绚只能拱手道:“喏!”

李治脸上带出一丝欣喜的笑意,说道:“太平明年初八大婚的事情你知道了?”

“是,臣看过朝中邸报。”

“明年你过完十五再走吧。”李治略微沉吟,接着说道:“太平曾经为薛绍求官,朕会在科考之后,将他调任东宫舍人,你觉得如何?”

李绚顿时就明白,李治这是在担心薛绍任东宫舍人之后,行为会有些不受约束。

当年太子李承乾,就是被城阳公主的夫婿杜荷等人教唆,最后才起心造反。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城阳公主被判和杜荷和离,之后才嫁于薛瓘,有了薛绍三兄弟。

教导太子,教导公主,李绚知道,自己如今又摊上了教导驸马之事。

略微沉吟,李绚开口道:“陛下,薛相如今检校太子左庶子,很多时候不在东宫,不如由薛绍任东宫左春坊司直郎,在薛相手下任职,让其专司负责中书省和东宫消息往来传递,如此,成色如何,不久可见分晓。”

太子左春坊之首,便是太子左庶子,其下为太子左中允,太子左赞赏大夫,太子司直郎等。

李治稍微一琢磨,就能闻得出李绚在这里面的多重算计。

他真正看重的,是这消息的往来传递。

以薛绍驸马、宰相侄子的身份,探听中书省秘闻不是难事,但如何禀报太子才是难事,这极为考验人的能力。

甚至在此之前,能否探听到中书省秘闻,更是能看出薛绍的能力有几分。

大唐的驸马从来不是空架子,虽然说无法做宰相,但是做刺史,做大都督都不在少数。

不过薛绍日后究竟会走到什么地步,还要看他能表现出几分的能力来。

也就是李绚时常不在长安,不然的话,皇帝非安排几件事,借李绚的手来好好磨一磨他,不过好歹是自己最疼爱女儿的夫婿。

“朕会考量的。”李治点点头,然后说道:“先去东宫看一看太子吧,太子去年春猎的时候,表现还是让朕满意的。”

说到这里,李治笑了起来,李显终究是他的儿子,虽然看起来有些性子游移,但到了关键时刻,也还是非常果断的。

“喏!”李绚拱手,沉沉躬身道:“臣告退。”

李治摆手,看着李绚后退离开紫宸殿,最后轻轻一笑。

想起他说的这里吐蕃之难,李治有些好笑的同时,也一样头疼。

吐蕃毕竟新辟,开疆扩土虽然不易,但想要治理稳定,百姓安业,非需要十年之功不可。

而且还需要后继之人能够继续稳定,这就更难了。

李绚,逻些道大总管,那么之后呢?

李治开始思索起来。

李绚在逻些任职最多五年,五年之后,他就要调任他职。

调回来做两任太常寺卿,然后做两任礼部尚书,也不过是二十年,那个时候还不到五十岁。

中间还是需要有个地方过渡一下。

皇帝站了起来,走到了西侧的殿墙下,看着上面的大唐地图。

皇帝的目光落在了扬州,扬州大都督府,随后他又转向了益州,益州大都督府。

益州西移,若是不出意外,那么李绚就没有再回吐蕃的必要,若是出了意外,让他回去待上两任亦可。

继续西移,皇帝的目光落在了西域,安西都护都,这也是一个选择。

最后皇帝看向了草原。

相比于吐蕃,突厥才是大唐的心腹之患。

一旦草原出事,威胁立刻就会逼近长安,所以若是将来草原有事,调他任安北都护也未尝不可。

两任之后,做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之后,做个左散骑常侍,东宫右庶子。

有事上阵杀敌,无事长安听曲。

想起李绚这几年间若有若无的表态,李治心中满是感慨。

他知道,李绚是有心要做宰相的。

但是宗室做宰相,不仅是皇帝不答应,天下世家,朝野百官也不会答应。

不过以李绚和李显的关系,他在朝中的时候,李显有什么事情都会问他,和宰相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只不过做事没有决策权而已。

这样的人,在朝中是必须安排一个了。

想到这里,李治的脑海中,闪过了前隋观王杨雄的身影。

前隋左卫将军,宗正卿,司空,太子太傅,京兆尹,浇河道总管,检校左翊卫大将军。

征伐吐谷浑,高句丽,最后病死军前,追赠司徒。

若是杨雄不死,杨广的江山也没那么容易结束。

甚至杨广都说:“观王德行高于凡俗,品德超过生民,谥号曰德。”

李治相信如果李显对李绚用的好,他也能得一个“德”谥。

但该防备的时候,也是要防备的,太常寺卿,礼部尚书,他都必须做满十年。

转过身,李治朝御案走去,刚走两步,李治忍不住嘶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