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看子敬父(3 / 4)

盛希文盛希武,也忙碌了起来,跑材料,联系运输,就连盛希正和盛希宏,以及刚刚复员回家的盛希勇,也被拽着帮忙。

老家这边不通火车,交通不太方便,往外运货很麻烦。

盛希平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于是托关系购买了六台大卡车,组成运输队。

由盛希勇任运输队队长,领着盛希正、盛希宏,还有张守山家的俩儿子,专门跑运输。

“老二,恁家希平,是这个。”

大卡车到乡里那天,盛连义还有家里几位长辈,当着盛连成的面儿,把盛希平好一番夸赞。

“这孩子心眼儿好,不忘本,自己富裕了,还记得帮老家的人。咱大家伙儿挣了钱,谁不念着他的好啊?”

面对众人的夸赞,盛连成自然是美的不行。

自家这儿子啊,真的是挺有能耐,竟然想到带领全乡致富的好办法。

当初盛连成面对弟弟各种打听不肯接茬儿,主要就是担心老家这些人贴上盛希平,事情干不好,还给盛希平添麻烦。

没想到,在盛希平的谋划下,老家的这些人倒是成了助力。

挺好的,大家伙儿都有个事情干,凭着双手勤劳致富,比旁人接济那点儿钱,强太多了。

因这事,盛连成夫妻因亲人离世的伤心情绪,也淡了许多。

盛连成还跑去村里木匠房,看着那些人干活,兴致上来,他还非要动手帮忙。

村里这些人都认识盛连成,以前见了他顶多是客气的打个招呼,可如今大家伙儿再见到盛连成,那叫一个热情。

有句老话怎么说的来着?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

之前盛连成在林场,人人敬重,盛连成还不觉得什么,毕竟儿子从小就有能耐,他都习惯了。

如今在老家,盛连成受到乡亲们如此礼遇,盛连成才有了一种真正意义上衣锦还乡的喜悦。

不光是同村的人对盛连成格外敬重,就连其他乡镇的领导,不知道怎么打听到了消息,也带着东西来看盛连成。

尤其是张家所属的终兴镇,镇书记和村书记,特地找张守山陪着,过来见盛连成夫妻。

就为了拉近关系,让盛连成夫妻在儿子跟前说点儿好话,匀点儿订单,给他们镇上。

盛连成自然不好一口答应,只说回头给儿子递个话。

至于成不成的,他可不敢保证,这公司的事儿,盛连成不懂,他也不能随便插手。

“大叔,谢谢啊,只要有恁这话就行,回头不管俺那兄哩咋说,俺都承叔哩情。”镇书记握着盛连成的手,感激的说道。

“哎呀,活了大半辈子,这回是真的感觉到,咱跟着孩子沾光儿喽。”

等来客都走了,盛连成坐在炕上,跟张淑珍说道。

“是啊,你看村里这些人,都忙着干活,忙着挣钱,不管大人孩子,脸上都乐呵呵的,多好?

我听大哥说了,上回的订单,他领着希正希宏,还有媳妇们,挣了三百多块钱呢。别的人家,最少也挣两百多。

这一次听说订单挺多的,好像能干到来年五六月,要是这么算的话,最少能挣一千来块钱,这不挺好的么?”

张淑珍听见丈夫的话,也跟着乐。“看着家里人过好了,咱心里也舒坦。”

以前不经常回来,一个是自家过的不好,花不起那么些钱。

再一个,也是因为老家这边日子过的不好,他们回来,连吃带住的,对于家里这些亲人来说,都是负担。

如今家里人除去种地,有了别的营生,不管挣多挣少,总归是一份收入,他们回来看着,心里也好受。

盛连成夫妻,一直在老家住到了张王氏烧完五七,正好这时候也一月十来号了。

盛希平就打电话过来,跟父母商议,让父母先去首都住几天。之前着急赶路,盛连成他们是坐火车到沈阳,再从沈阳坐新开的一趟车,直接到兖州,途中不经过首都。

这回去,怎么也得到首都,看看儿子儿媳妇。

尤其是,吴玉华都怀孕三个多月了,张淑珍这个婆婆,多少的过去照顾几天,算那么个心意。

正好,盛希泰过几天放假,盛希平这边尽快处理完公司的事,到时候也去首都汇合。

盛连成夫妻一寻思,这样也行,左右都出来这么久了,也不差这几天了,那就去首都看望一下儿媳妇吧。

就这样,一月十六号上午,夫妻俩坐上盛希勇往兖州送货的卡车,到兖州后,买票上车,直奔首都。

盛希康那边事先接到消息,提前去接站,把父母接到家里。

张淑珍见到三儿媳,高兴极了,扯着儿媳妇的手,各种关心。

“玉华,你看,你怀孕了,我离着远也照顾不到。

这点儿钱,你留着买点儿好吃的,补补身体。你和孩子都好好儿的,我和你爸才安心。”张淑珍说着,就掏出来五百块钱,塞给吴玉华。

“妈,不用,我和希康都有工作,你之前给我们的安家费,都没动呢。”

吴玉华和盛希康的工资都不低,单位的福利又好,他们在首都有自己的房子,不用租房,没啥负担。

俩人早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