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 / 3)

此刻,绝对没有认为“凯西小姐”的举动有点可爱,绝对没有脑补一只神秘狞猫在他的肩头蹭了蹭。

柯莎很快退回社交距离。

有一说一,“我觉得我的嗅觉总体正常。如果说饭菜香的浓度是5,您身上的烟草味就是1。您觉得呢?”

夏洛克:“以这样的浓淡指标,对我来说,饭菜香是7,您的香水味是2,而鱼腥味逼近100。”

柯莎:“换句话说,我们对多数味道的感知不变,但鱼腥味是例外。”

夏洛克指出:“鱼腥味很可能说明了某种异常,与我们被弄到这里的起因相关。”

至于对鱼腥味为什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那还有待继续观察。

说话间,旅店出现在视野范围内。

与镇上其他房屋的建筑造型相似,它从外表看是一栋普通民居。

门口立着一块牌子,仅写了「旅店」一词,没有前缀或后缀。

隔壁书店的招牌风格可谓一模一样,没写店名,只挂了「书店」牌子。

“为什么这样起名?”

书店老板对于外来者的疑问,想也不想地回答:

“因为镇上就一家书店,大家都是知道是说哪里,隔壁的旅店也一样。”

一个不出乎意料的回答。

柯莎没说信或不信,先问能不能用折扇抵钱,如果能直接帮着换钱就更好了。

从金发水手的言语可知,书店与外部世界有业务往来,在非道路封闭期,定期有报刊送入。这样一来,书店老板该有对外卖出折扇的渠道。

“我可以收购。”

书店老板接过贝母镶金折扇,神色淡淡地报价。“一口价,五十英镑,或是同等价值的黄金。”

柯莎定制仿古折扇时大致了解过19世纪同类型扇子的价值。

贝母折扇也算珠宝的一种。

书店老板的报价比市场价略低,考虑到现在的情况等于典卖换钱,五十英镑也算公道。

令她诧异的是老板面对折扇的态度,非常稀松平常,像是见惯了各种珍宝。

柯莎:“我接受您的报价,只有一个小问题。您定价很准,是不是经常能见到类似珠宝。”

印斯茅斯看起来是以渔业为主的小镇,很少见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痕迹。

镇民捕鱼的收入如何?有余钱购买珠宝吗?书店老板怎么会对珠宝司空见惯?他是个例吗?

再瞧这间书店,装潢简洁,没有任何奢华装饰。

书店老板随口就答:“我没见过许多珠宝,但是海里的东西除外。您的扇子使用了贝母做扇骨,而印斯茅斯以打渔为生。

大伙时不时也捕捞各种贝类,我见过不少比这把扇子原材料更好的贝类,镇上更卖出过极品珍珠。”

见识过不少来自海洋的珠宝原料,当然不会轻易地为一把折扇惊艳。

这似乎是非常合乎逻辑的回复。

柯莎不置可否地点头,让老板等一等再换钱。先来书店,是要挑一批书,通过最近的报纸以及一些书去判断古怪小镇所处的大环境。

“您请。”

柯莎看向“西格森先生“。

作为维多利亚时期人士,他对时代细节的把握会更到位,所挑书籍能更验证印斯茅斯与外界的差异性。

夏洛克微微颔首,询问店主最新日期的报纸是哪一份,被告知是昨天傍晚送来的《波士顿晚报》。

报纸刊印着1874年3月31日,头版头条是《波士顿东湾填造竣工》。

再往后翻,刊登了哈佛大学正式新增几个学院的新闻。另外,还有波士顿城市范围的扩大又并入了三个小镇等消息。

这些与他从伦敦出发前所知进度能一一对应上。

初步看来,波士顿不似印斯茅斯般诡异,仍是他所认知的美国城市。

魔鬼却在细节中,不能立刻下结论。

挑选了一大摞报刊书籍,先把这些买下来,试着从中发现小镇异样的线索。

夏洛克特意询问店主,“没有专门介绍印斯茅斯的书刊吗?”

店主摇头,“没有,这不是大城市,没人写这种书。两位也不用着急,住得久了,日常多串门多聊天就能习惯这里的生活。”

夏洛克趁势追问:“镇上有什么忌讳吗?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店主想了想,再次摇头。

“哪有什么禁忌,只是这两天别出镇。四月初祭典之前一直会下雨,容易造成山体滑坡。通往外面的路将变得很危险,没人进出。”

说着,店主看了一眼挂钟。

“11:24,封镇已经开始24分钟,一直要到后天中午12:00点祭典结束后才会解封。”

祭典从4月3日的11:00开始。

之前金发水手简单提了几句,祭典一般时长一个小时。在小镇的教堂进行,全镇每户人家派代表到场。

夏洛克暗道所剩时间不足48个小时。

水手与店主都说不能走出镇的路。

越是被禁止,越是可疑。等到旅店简单安顿后,他就要去那条危险的路一探究竟。

柯莎结了账。

一大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