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你们哭个屁(2 / 4)

此时,里面已经人山人海,山海泾渭分明。

山便是老师,海便是学生。

每个老师的身边都是学生。

俩人的出现,让黎方平松了口气,连忙招呼他们过去。

“赶紧的,伱们先自己对答案,然后帮忙判分。”

接过黎方平递过来的标准答案,秦缦缦从书包里掏出一叠草稿纸来。

好在,这是2003年。

从明年起,草稿纸便不能带出考场了,带出来通通按照作弊处理。

2003年以前倒是无所谓的。

很多人都会把答案在草稿纸上记录下来,第二天或在学校里或者拿着刊登着答案的报纸进行估分。

卿云也从牛仔裤裤兜里面拿出自己的草稿纸,一个个的对了起来。

他的做题习惯很好,草稿纸严格按照16宫格形式折叠,打开后自然便是一道道题目的答案。

显然,这里有远比他着急的人。

远远的看到他和秦缦缦进来后,田间忙组织几个老师,过来便要走了俩人文科科目的草稿纸。

理科的……

还是等他自己对吧。

有些题目太简单的,卿云草稿都没打,也就只记了个答案。

几人配合下来,很快分数便出来了。

语文138,这个成绩让李晓波乐得合不了嘴。

在基地班教语文,着实没有什么成就感。

但小半个学期,将一个学生从110分带到接近140分,这成就感是杠杠滴拉满了。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妥妥的名师啊!

不过,李晓波还是摇头叹息着,脸上写满了遗憾,

“可惜了,要是再给我一个月时间,你的语文成绩能上145!”

黎方平没好气的推了他一把,“吹牛不上税是吧!”

李晓波嘿嘿的笑着,接过卿云递过来的烟,到一边自在的点燃开始吞云吐雾起来。

数学150分,毫无悬念。

黎方平关心的是总分。

待到各科分数出来了,他拿出计算器,抖着手一个个按着。

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几个加法还要用计算器,这太夸张了。

但没人笑话他。

虽然众人心里都有了答案,但总觉得不真实。

黎方平哆嗦着嘴,“138加上数学150加上英语148加上理综296,等于……732!”

此时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惊呆了。

望着计算器上那个让人眼睛发胀的数字,田间喃喃的说道,

“这裸分……恐怕是高考全国卷有史以来最高分了吧?”

围观者不知道是谁插了一嘴,“网上不是说燕京1998年的理科状元张镇风裸分748分吗?”

田间没好气的瞪了好事者一眼,“少看点网上的传言,98年燕京市理科叫施海夏,燕京80中的。

他的总分是686分,还不到700分。”

说罢,他冷笑了一声,“燕京?高考?呵呵……”

众人不知道想到了什么,都笑了起来。

500挂零,在豫州省,连个专科都上不了,但在燕京,清北随便进。

“去燕京,挣一个燕京户口回来,让我们的子女也享受享受。”

众人也在感慨着,有的时候,再努力都不如别人生的好。

人群里只有卿云隐晦的翻了个白眼。

这个想法有没有错?

肯定没错。

人往高处走嘛。

但是,这样想法的人多了后……

1982年,三普数据,燕京市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为45万人,占比5.3%

1990年,四普数据,燕京市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为101万人,占比9.8%

2000年,五普数据,燕京市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为232万人,占比17.5%。

2010年,六普数据,燕京市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为617万人,占比31.4%。

82年到90年,高学历人口增长了56万,每年增长7万人。

90年到2000年,高学历人口增长了131万,每年增长13.1万。

2000到2010年,高学历人口增长了385万,每年增长38.5万。

2000年后燕京人才聚集的绝对值速度是90年代的3倍,80年代的5倍。

这些高学历人口大部分都是在京院校和非在京院校工作时进京的学霸,而且都是育龄人口、都是育龄人口、都是育龄人口……

985名校留京率常年保持在50%以上,这么多年累计下来,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据。

开个家长会,你要不是985的本科,坐在教室里面很尴尬的。

人均985本科、人均硕士学位的爸妈,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自己孩子被分流到职高院校。

于是,考二代汇聚的燕京,20年后已经卷到天际。

于是,2022年,燕京中考,660分满分,大多数重点中学的平均分已经达到了恐怖的630分以上。

诚然,燕京的中考试题非常简单,但考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