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第 223 章 番外三(1 / 5)

火车要坐两天两夜, 赵棉帮他们提前买了卧铺票,傅杭一上火车就提出由他守夜看行李,然后就开始忙活, 来来回回地打热水, 水杯、热水袋、热饭盒……

他很有风度,连带着庄兰都一起照顾。

赵柯胳膊支在桌上,含笑托着下巴,随他去弄。

但庄兰不好意思大喇喇地接受傅知青这种细致入微的照顾, 拿起自个儿的水壶,“我自己打……”

傅杭抬手阻拦, 淡定地说:“你陪她说话吧。”

庄兰:“……”

这就是三人行,电灯泡的作用吗?

傅杭伸手, “给我吧。”

庄兰机械地递上水壶, 机械地道谢。

之前的一段路,赵柯和庄兰就什么都不用管,傅杭总会提前包办所有的事情。

庄兰那时候就发现他们之间的气氛好像又有了些微妙的变化, 相处时更加松弛, 有时候不说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全透着默契。

他们,确切地说是傅知青,倒是没有忽视庄兰, 但他的眼神实在有些旁若无人。

庄兰总觉得她不应该在车里, 但又不舍得错过两个人的互动, 一直悄悄拿眼睛兴奋地打量。

但赵柯和傅杭除了偶尔交谈,大多数时间都书不离手,各自做着各自的事儿。

有人谈追求, 仿若空谈,有人谈追求,步步践行。

庄兰渐渐也沉下心,拿出书,安静地看着。

而火车上,有许许多多上大学或者返城的知青,满怀对未来的期望,踏上新的征程。

·

赵柯大学的第一年,也是教育恢复秩序的第一年,所有学生无比珍惜着重新进入校园的机会,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

年中,为了补充和吸纳更多的人才入高校,仅仅间隔半年,第二次高考再次举办。

赵柯临走之前,一直在强调,学习不能因为一时的失意而停止,公社也一直在推动各个大队积极地学习知识。

公社不断地激励和督促,上一次高考落榜的青年们在这一次的高考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整个双山公社考上的学生比去年还多了两人,每个大队都有至少三人考上。

而赵村儿大队今年考上了五个,王老三、潘翠莲夫妻,杨菲,余三舅家的小儿子余峰以及二姑赵莲花的儿子刘海乔。

教育的成功,同样是双山公社的政绩,也是赵柯的政绩。

但同时,双山公社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流失造成的劳动力不足,使得双山公社迫切需要作出改变。

赵柯身上有双重压力,一方面是公社,一方面是学业。

人说出名要趁早,相当有道理,可有时候也是一把双刃剑。

很多同学见到赵柯后,都说曾经受到了她的鼓励,同学们对她的关注度尤为高,对她的期待也会更高。

然而赵柯的智力只是平常,在这所天才云集的学校,头脑实在不算出众,完全没有钻研学术的天赋,需要付出十分的专注和努力,才能在这个顶尖、大型竞技场中保持一个相对优秀的成绩。

不像傅杭,他进入到顶尖高等学府,学业压力和同学之间良性的竞争反倒刺激他的大脑,完全是如鱼得水,飞速地进步,只半年就受到了院系教授的关注,提前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

头半年傅杭学习的方向,还延续着小时候炸飞宇宙的梦想,保持着周周见赵柯一面的频率,半年之后,他机缘巧合之下,突然有了新的追求方向,开始准备转专业,和赵柯见面的频率骤降。

庄兰等人也都在大学中融入得很好。

一般人面对赵柯这种情况,很容易有落差感,进而心态失衡。

赵柯能接受落差,也能接受平庸,但确实在入学初期手忙脚乱了一段时间。

好在赵柯不是钻牛角尖儿的人,她善于思考,善于调整自己,善于权衡轻重,很快就找到了适合她的节奏。

赵柯毕业后的方向已经固定,所以她在大学学习的目标不是学术,只要她心态放平,那么对学业的标准也可以稍稍放低一点,用更多的时间去开拓眼界,去增加知识储备,去和更多的人交流,增长见识,积极实践,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为她当下公社的工作提供帮助,为未来的工作作出准备。

赵柯给自己做了详细的计划,一步一步地进行,随时随势调整。

她一放长假,学校的事儿结束,立马返回公社。由于频繁的工作电话交流,赵柯对公社工作的参与度极其高,能够第一时间投入到公社的工作中,衔接毫无滞涩。

而赵柯暑假期间,赵芸芸和陈三儿完婚,两个人和和美美地过起小日子。

赵柯寒假期间,双山公社开大会,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年终总结。

这一年,双山公社为了弥补劳动力缺失,又增添了二十辆农机。

这一年,双山公社养猪场的规模扩大,饲料厂合理配置,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

这一年,是赵柯当上双山公社书记的第二年,双山公社踏上了飞速发展的初步道路。

这一年,赵柯承诺赵村儿大队的砖房,开始建造,到年底卫生所、供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