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谁敢横刀立马!(2 / 3)

了不少淮北老卒担任中下基层军官,操练之法完全照办淮北。

且粮饷军械全由淮北供应,无后勤之忧,可以一心扑在操练上,陈初甚少干预。

有此上官,小辛倍感幸福却也在吃了多年军粮后,极力想要证明第八团并非是一帮只会吃干饭的摆设。

小辛知道,自己的第八团很强悍!

但外界却不知这支脱胎于民团、名不见经传的队伍.

他等这次机会,很久了。

不过,小辛虽表面和顺,似乎和谁都能称兄道弟,实则心气极高,能入他眼的人不多。

那满身江湖气的潘雄,更非小辛所喜的性子,但前者交游广泛,不但熟知金国河间府地理形势,且有许多道上兄弟,就在金国黑道讨生活。

所以,小辛果断摒弃了个人喜恶,主动带上了潘雄。

潘雄正求立功之机,自是欣然应命。

郎有情妾有意,仅一晚,两人便混的宛如失散多年的兄弟一般.

正月初二,经过一夜急行后,小辛所部进抵河间府束城镇东十里,在此会见了潘雄联络的北地‘英豪’。

所谓英豪,三教九流,其中甚至有河间小吏、差役。

正值用人之际,小辛面上没露出任何嫌弃神色,一番恭维、许诺后,让潘雄带数十人着便装,随河间府狱卒戴枋先行潜入府城。

双方暂别,小辛率军在束城外潜伏至夜深。

束城名为城,实则为镇,仅有三什军士驻守。

夜子时,小辛率两连人马攻入镇内,三什军士根本无力抵抗,不足百息便结束了战斗。

可即便兵力悬殊,依旧有某些‘幸运’士卒逃往了三十里外的河间府城。

河间府乃金军粮草转运之地,北岸仅剩的五千军士,一半驻守紧邻界河的乐寿大营,另有千余分散驻扎于各县及关隘。

属于大后方的河间府驻有一千五百余金军,得知三十里外的束河镇被齐军偷袭,河间知府阮显芳忙派出一营金军东出收复束城。

据本方逃回士卒讲,齐军只有二百余人这点人马最多起到骚扰作用。

果然,初三一早,一营金军赶至束城时,齐军已退想来是逃回了齐国。

但令阮显芳措手不及的却是当晚,束城北一百二十里的太城县竟出现了齐国马军,太城远离前线二百多里,谁也想不到,齐军一夕之间会出现在此地。

一来没有防备,二来仅有几百老弱的防御力量不堪一击。

太城县,竟丢了.

这.莫说是怯懦齐军,便是当年周国强盛之时,也未曾染指过北地城池啊!

二百年来,辽金两朝,首次有城池沦陷。

阮显芳大怒之后便是大骇.宗弼就在前线,若他得知自己丢了一城,莫说是这顶官帽,便是吃饭的家伙能不能保住都在两可。

但隐瞒军情的事他还不敢干,只得一边命人缓缓行,将此事报与宗弼,一边组织力量准备夺回太城。

他期望最佳的结果,便是在宗弼知晓此事时,自己已将太城夺回,好将功补过。

初四日,阮显芳以文官身份,领两营军士、家丁、民壮共两千,急行一日一夜终于在初五午后赶到太城

可.城内驻军军官、知县等文武皆已殒命,齐军却于三个时辰前主动弃城。

通过审问城中百姓得知,这支齐军并非只二百人,或许有千人不止。

至此,阮显芳突然有了股不祥预感.

初五夜,杀了个回马枪的小辛突然出现在河间府城下,在狱卒戴枋指引下,潘雄等人夺了东门

开门迎宾!

仅剩几百人的守军,在里应外合下,抵抗不足半时辰,大溃。

河间府易主.

河间府的意义,远非束城、太城可比。

此地乃前线数万金军的粮草转运之地当晚,小辛杀尽河间官员后,在衙门照壁上留下了一行大字‘甘为金虏驱使者,誓杀之!’

随后,小辛命人打开屯放军粮的仓库,将万担军粮搬运到了街面、城门外

金军作战没有携粮的习惯,原本打算占据齐国河北路后就食于当地,却不防河北路北部早已坚壁清野,寻不见一粒粮食。

于是宗弼以军令严厉要求阮显芳在河间征粮.这些军粮,全是一颗颗从百姓口中扣出来的。

是以,当军粮如无主一般重新摆到街头、城外后,不少忧心今冬会饿死的百姓渐渐受不住诱惑了.

适逢军乱,前半夜躲在家中尚无人敢私自取粮,但到了后半夜

反正翌日一早,街面、城外的粮食神奇消失。

就连路面都被人扫过了,散落在砖缝、尘土里的粮食都没放过。

苦寒无产出的冬日,每一粒粮食都弥足珍贵。

这边,小辛甚至带着第八团在城中休整了一整日。

初六,反应过来的阮显芳又率军拼命回援,同时,收到消息的乐寿大营,也分兵一千向河间府城急进。

初六傍晚,小辛率部再次主动退出河间府城。

第八团马军营营长、小辛的亲姐夫范如山有些意犹未尽,提议道:“稼轩,数次接战,这被吹的天下无敌的金军也不过如此,我们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