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精兵路线(2 / 3)

也不是没有,南北战争时期就有了,只是瓦西里不知道而已。

以前也没有必要这么做,因为伯丹二型步枪的射程只有400米,装上望远镜也没意义。

在采用无烟火药作为发射药之后,波丹步枪的射程已经超过一千米。

如果像乔治所说,将望远镜和步枪结合起来——

瓦西里越想越激动,他终于看到超越曾祖的希望。

如果建立一支能在一千米距离上精确打击敌人的部队,那特么别说超越苏沃洛夫,瓦西里甚至有信心平推欧洲。

于是问题就来了。

上哪儿去弄这么多望远镜呢。

瓦西里家里也有望远镜,知道这玩意儿有多贵。

如果大规模装备部队的话——

这难度跟人手一门火炮差不多。

“别失望,这玩意儿确实不可能大规模装备部队,但如果只装备精英射手,还是可以的。”乔治耐心引导,他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橡团,必须培养得力助手。

乔治身边就叶罗欣、安德烈、德米特、瓦西里这几个人。

大表哥只能负责后勤,军事上的天分并不高。

叶罗欣忠诚上没问题,年龄有点大,帮不了乔治多少年。

德米特是米柳京的孙子,人家是来橡团刷经验的,迟早会离开橡团,独当一面。

乔治以前最重视的是安德烈,去巴尔干的时候,都把安德烈带在身边。

瓦西里在乔治这里,地位和安德烈是一样的。

“我把家里的望远镜拿过来,咱们试试看——”瓦西里的执行力,比尼古拉强多了。

那就试试看。

瓦西里来到橡团之后,感叹橡团拥有全俄罗斯最充足的资源。

现在瓦西里终于知道充足到什么程度。

乔治给尼古拉打了个电话,隔天,尼古拉就让人送来两个工程师和一堆工人,以及一箱单筒望远镜。

两位工程师都是谢厂高级工程师,工人里钳工、车工、铣工,连木工都有,满满一箱单筒望远镜,连包装纸都没有打开。

工程师和工人也就罢了。

看着满满一箱崭新的单筒望远镜,瓦西里感慨万千。

望远镜并不便宜,俄罗斯虽然有企业能生产,但是产量并不高,橡团已经是俄罗斯资源最充足的军团了,望远镜的数量依然不足。

望远镜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非常广阔,尤其对于侦察部队和炮兵来说。

瓦西里率领的炮兵营,包括他这个营长在内,一共只有4个望远镜。

虽然4个还是不够用,瓦西里已经很满足了。

这也就是橡团,有些地方军区的炮兵部队,整个炮兵团连一个望远镜都没有。

乔治一个电话,尼古拉就给乔治送过来20个,突出一个量大管饱。

就这乔治还不满意呢。

乔治对于尼古拉的态度很满意,不满意是因为望远镜的性能不太好,不能满足乔治的要求。

乔治给尼古拉打电话,询问生产望远镜的厂家联系方式。

尼古拉给了乔治一个位于莫斯科的地址。

1837年,德国人费奥多尔?施瓦贝在莫斯科开设了一家眼镜店,从此俄罗斯帝国有了自己的光学企业。

1850年,施瓦贝在莫斯科开办了生产和销售光学仪器设备的工厂,可以生产所有已知的光学仪器。

莫斯科距离圣彼得堡太远,两地之间的电话还没有连接,乔治给施瓦贝发电报,提出自己的要求,希望施瓦贝能生产距离更远,更清晰的望远镜,随后乔治又去了科学院。

布列特洛夫热泪盈眶,研究员们终于有正经工作可做了,不用再每天围着花花草草打转。

乔治要求化妆品的成分天然无污染,植物就成为最佳原料。

马卡洛娃效率高,她正在研究芦荟的作用,希望能有新发现。

芦荟可以美容很多人都知道,关键是为什么能美容,这才是马卡洛娃要研究的,这决定能否进行工业生产。

虽然望远镜的性能还不够好,可是将望远镜和波丹步枪结合在一起,还是表现出巨大潜力。

当乔治使用安装了望远镜的步枪,精确击中600米外的目标后,一个崭新的时代终于到来。

“战争是技术进步的原动力,随着步枪的射程越来越远,自动武器的数量越来越多,线性战术即将淘汰,我们也要研究更先进的战术,适应未来战场。”乔治经常给橡团军官开小灶,提高他们的军事能力。

俄罗斯军校教的东西,基本上还是苏沃洛夫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知识点,米柳京改革的是制度,并不是战术。

俄罗斯知识更新的速度,慢的令人难以忍受。

军校的教师要么年龄大了,知识和现在的技术发展严重脱节,根本不知道未来战争是什么样。

要么是从未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人,他们的知识是从老一辈军事教师那里传承下来的,即便想改进,也无从下手。

橡团之所以拥有如此力度的支持,和亚三的关注也有很大关系。

沙皇在很多事情上都会瞻前顾后,唯独在军事上,沙皇从不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