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格林快炮(2 / 2)

乔治也不需要太多,只需要有十万哥萨克抵达海参崴,乔治就能组建一支足够保护海参崴的军队。

然后乔治就可以安心种地、屯粮、挖矿、伐木,捕鱼、养珍珠——

指望西伯利亚舰队,大概率是无法为海参崴提供保护的。

米哈伊尔说西伯利亚舰队的将军们,处心积虑将西伯利亚舰队司令部继续往南迁。

这很好,迁吧,最好迁的远远的,永远不要回海参崴。

“那我们也没必要这样做,就像现在的华工一样,一栋房子住十个人,难道不行吗?”米哈伊尔心在痛,他和朱利安辛辛苦苦卖酒赚的这点钱,都被乔治糟蹋了。

“1000栋只是开始,别心疼,我保证,我们现在花的钱,最终都能翻倍赚回来。”乔治给米哈伊尔吃定心丸。

真正让米哈伊尔下定决心的,还是乔治的下一句话:“无数倍!”

行吧,至少到目前为止,乔治没有犯过错。

米哈伊尔选择信任乔治。

整整三年,米哈伊尔积攒的木材,堆满了整整十个木料场。

木材砍下来之后,并不能马上使用,需要阴干之后,才能保证木料不变形。

连米哈伊尔都不知道这十个料场里,一共有多少方木材。

今年夏天,这些木料已经开始帮乔治赚钱了。

不仅乔治需要木材,日本对木材的需求量更大。

日本四岛处于地震带上,大大小小地震不断,为了尽可能减少地震对于建筑物的损坏,日本房屋大多都是使用木材建造的。

日本本身国土狭小,没有那么多木材用于盖房子,于是日本就需要大量进口木材,以满足国内需求。

海参崴什么都没有,就是资源多。

于是从今年夏天开始,日本成为海参崴最重要的客户。

不仅木材,海参崴出产的优质煤炭,同样受到日本的欢迎。

让乔治没想到的是,连清帝国都跑来海参崴买煤。

“这有什么稀奇的呢,清帝国的官员来买煤,我给他们的回扣是最高的。”米哈伊尔会做生意,主打一个玩弄人心。

“日本人买煤也要回扣吗?”乔治好奇。

米哈伊尔用奇怪的眼神看乔治。

怎么着,俄罗斯的官员对外采购的时候,不收回扣是吧?

米哈伊尔卖酒给大公,还得给负责采买的经手人回扣呢。

乔治不知道这算不算资敌。

应该不算吧,日本现在跟俄罗斯的关系虽然不是蜜月期,但是也不是交战状态。

“有个新生意,我不确定能不能做?”乔治想起去年在罗夫诺,给米柳京的建议。

去年出访巴尔干四国时,乔治在路上和米柳京讨论起换装,乔治当时提议,可以把俄罗斯军队淘汰下来的这些装备,卖给其他有需要的国家。

清帝国对于武器的需求量不亚于俄罗斯,俄罗斯淘汰的波丹步枪,想必应该在清帝国很受欢迎吧。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只要能赚钱,米哈伊尔就有兴趣。

进入冬季,虽然交通断绝,电报还是可以发。

米哈伊尔给在清国的亨利发电报,让亨利试探下清帝国的态度,看看俄罗斯的武器,在清帝国有没有销路。

亨利很快就回电。

清帝国的军队虽然在战争中费拉不堪,但是清帝国的实力并不弱,清军装备的步枪不仅使用定装子弹,而且还是连发步枪。

连发步枪?

乔治惊讶,这似乎不太符合他对清帝国的了解。

还真是连发步枪。

清帝国的装备自产率不高,大多数装备都是对外采购。

英国法国对清帝国贼心不死,和清帝国有爆发战争的风险,清帝国很难从欧洲得到最先进的装备。

于是清帝国就找上美国。

1862年,美国人斯宾塞发明了一种弹管供弹的连发式步枪,弹容量达到10-13发,打完之后不需要一发一发装填,只需要更换供弹管,就可以继续射击。

斯宾塞的步枪,射速可以达到21发每分。

乔治最重视的重机枪,清帝国居然也有。

1874年,清帝国从美国购买了数十挺加特林机枪装备清军,由于翻译的关系,加特林被清帝国称为格林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