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大头(2 / 2)

“这和爱迪生先生发明的电灯,有什么不同吗?”希夫并不知道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当然,我们的灯泡,比那谁发明的——不对啊,灯泡根本不是爱迪生发明的,他只是在前人发明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甚至都不算改进,他是抢走了原本属于他人的专利。”

米哈伊尔愤愤不平,就这,某人居然还有脸拿着灯泡去圣彼得堡骗钱,真是不要一张脸。

“呵呵,可现在电灯的专利确实是属于爱迪生先生。”

爱迪生这事,在美国闹挺大,官司都打了好几年呢,希夫也有所耳闻。

具体真相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现在结果就是电灯的专利属于爱迪生。

“这也没关系,我们的电灯,使用的灯丝材料,和你们的不一样。”

米哈伊尔打假不成,也不纠结,反正钨丝肯定比竹丝更先进就是了。

不一样么?

希夫若有所思。

米哈伊尔显摆乔治的时候,乔治正在陪大头聊天。

让乔治没想到的是,大头居然陪高宗一起来到海参崴,而且见到乔治的时候,大头还颇多防备。

1859年出生的大头,今年刚满27岁。

对于很多人来说,27岁的年龄,仕途才刚刚起步。

大头却已经奉命“驻扎高丽总管交涉通商事宜”,位同三品道员。

青年时代的大头仪表堂堂,为人方正,他在壬午军乱和甲申政变中均表现出色,堪称力挽狂澜。

乔治对大头很感兴趣。

大头对乔治更感兴趣。

大头在壬午军乱后,以帮办军务身份驻高丽,协助高丽训练新军。

乔治恰好也有训练新军的经历,于是两人就有了共同语言。

“编练新军,尤以纪律为重,勇气为先,至令行禁止,方军心可用。”

大头的半文言,听得乔治有些费力。

“哥萨克从不缺乏勇气,在纪律上确实是缺陷明显,不过这也不是哥萨克的问题,而是放纵军纪的结果,哥萨克以战斗为生,所有在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都属于哥萨克本人,所以哥萨克才爱财如命。”

乔治的对策是将哥萨克变成职业军人,让他们有收入,不用再以劫掠为生,纪律自然也就有了约束。

21世纪欧美国家提到俄罗斯,总是说俄罗斯军队纪律败坏掠夺成性。

可是这一时期的欧美军队也没有好到哪儿去啊,英法联军将圆明园抢光之后,为了毁尸灭迹又一把火将圆明园烧光,欧美国家怎么不提呢?

俄罗斯军队纪律败坏,可是俄罗斯军方整顿军纪的时候也从不手软,该枪决的枪决,该退役的退役,比欧美国家强多了。

欧美国家根本就没有整顿过军纪。

别说19世纪这会儿。

就算到了21世纪,美国大兵也毫无纪律性可言,在战场上的残暴程度,连哥萨克都要自愧不如。

大头瞠目结舌,震惊程度不亚于曾记泽。

“很多人都说中文很难学,我并不这样认为。”

乔治的普通话,比大头更标准。

哦,这时候清帝国还没有普通话,连白话文运动都还没有开始呢。

“您这——这——”

大头深感意外,你们俄罗斯大公都是这么闲的吗?

“公爵,希夫先生到了。”

彼得用俄语向乔治报告。

“请他过来吧——”乔治用俄语回复。

见到希夫之后,乔治又用英语和希夫打招呼。

大头感觉乔治不应该是超级公爵,应该是超级通译才对。

超不超的吧,不好说。

不过希夫要是愿意用德语,乔治也可以的。

“尊贵的尤里耶夫斯基超级公爵,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壮观了,假以时日,符拉迪沃斯托克一定会发展成为远东最强大的城市。”希夫一上来就拍马屁,熟练得很。

“不用这么客气,我还没有感谢你对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帮助,你帮了我的大忙,我该如何感谢你呢?”

乔治表现的很缺钱,顺便试探下希夫的目的。

“只要您愿意给我这个机会,就已经是对我最大的帮助了。”希夫会说话,难怪娶了总裁的女儿,顺便继承公司。

要说这德国人确实是很擅长联姻。

德国的希伯来人,自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