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不给面见(2 / 2)

里的生意。

“蒂埃里做生意的天分,能和希夫相比吗?”

乔治不担心,蒂埃里在美国的主要任务,是为海参崴采购机器,主要是花钱,卖东西是附带任务,属于有枣没枣搂一杆子。

就连花钱,蒂埃里也没花明白,被美国人钻空子,拿快要报废的机器,充当新机器卖到海参崴。

也就看在实在亲戚的份上,乔治才没起换人的心思。

换个人早就扫地出门了。

米哈伊尔沉默。

蒂埃里别说跟希夫比,连一般的商人都比不了,纯纯大冤种。

那就让希夫去试试,乔治知道美国的市场有多大,尤其是对于汽车来说。

美国的油价很便宜,用车成本就降下来一大块。

美国地广人稀,公共交通又不够发达,所以汽车在美国就具备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

上辈子乔治穿越的时候,日本车逐渐式微,国产车的销量越来越高?

究其原因,东西好不好都还在其次,市场才是关键。

美国这样的大市场,不仅仅是汽车,几乎在所有商品的开发上,天然具备很多小国不具备的优势,乔治要是想把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美国市场就很关键。

现在的汽车,真没多少技术含量,连本茨和迈巴赫都是在小作坊里手搓,美国人只要愿意,很快就可以追上来。

乔治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先打进美国市场占得先机,然后把赚来的钱投入到研发上,逐步开始积累技术优势。

等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规模优势也有了。

到时候谁敢跟乔治抢市场,乔治就用价格战砸死他。

也不用砸死吧。

汽车的规模化生产,对于降低成本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到时候就算美国有人想造汽车,乔治把价格打下来,让他造一辆赔一辆,看他能撑多久。

对于乔治来说,美国的私人武器市场,更让乔治垂涎三尺。

海参崴的兵工厂不能生产军用武器,只能生产民用武器。

美国的民用武器市场非常庞大,家家户户都有市场需求,海参崴如果能把武器卖到美国去,那么对海参崴兵工厂的发展,同样是重大利好。

不过要在美国卖武器的话,双管猎枪就不太够看了,乔治第一个想到的是手枪。

美国家庭需要武器是自卫,又不是打仗,猎枪用处不大,手枪的需求更大。

美国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那些个手枪,以乔治的目光看来,几乎全部都是粗制滥造,不仅没有人体工学可言,而且性能落后,操作复杂,故障率奇高,最重要的是傻大粗黑,不便于携带。

3号那种重枪管,一个公文包都装不下,就算打的再远又有什么用呢。

乔治也不用特意让人研制,只需要把锯短了枪管的3号推向美国市场,自然就会得到美国人的喜爱。

当然了,乔治要是想一炮打响,那就需要更精细的操作。

比如说,把手枪的握把改一改,使之更便于握持。

再比如,请法贝热帮忙,设计更漂亮的造型,更符合人们的审美。

最好不要像杀人武器,而是艺术品。

再再比如,在成本上多花些心思,该用白银装饰的用白银,该用黄金的用黄金,穷人买不起,富人买得起。

都花几十美元去买枪了,其实也不在乎多那一两个美元。

都说女人败家。

男人在满足个人爱好时,其实跟女人一样败家。

既然有了汽车和武器,化妆品肯定也必不可少,美国女人对于“美”的需求,和欧洲女人一样永无止境。

不过化妆品这东西吧,如果想卖到美国去,就不能在海参崴本地生产。

最好去法国生产。

现在的美国,还不是溟煮灯塔,欧洲对美国的歧视丝毫不加掩饰,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欧洲来的,在美国都会受到追捧。

如果是海参崴生产的就完了。

别听美国人嘴上天天反对歧视,美国只是反对歧视美国人。

只要有机会,美国人在歧视这件事上,从不让人失望。

如果有人问乔治,那么在歧视这件事上,乔治的态度也肯定是坚决反对。

不过在具体实施中,海参崴的歧视还是很明显的。

这一点让来自英国的布莱恩·戈德温感受颇深。

戈德温来海参崴已经快半年了,别说成立使领馆,戈德温连米哈伊尔的面都没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