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百闻不如一见(2 / 2)

如海参崴兵工厂生产的步枪更好用。

“我们进行过一些测试,海参崴兵工厂生产的步枪,无论是从性能上,还是从寿命上,都比三大生产的步枪要好一些。”

乔治这是给三大留了面子。

实际情况不是好一些,而是好很多。

乔治其实也没有做什么,甚至没有自掏腰包补贴阿穆尔军区,只是把军部给阿穆尔军区的拨款,都实实在在用在部队建设上,这就让尼古拉更无奈。

对比阿穆尔军区。

军方每年上亿卢布的军费,又有多少是真正花在刀刃上?

这个问题别说现在的尼古拉,就算等尼古拉当上沙皇,尼古拉也无法解决。

于是苦闷之下,尼古拉就决定借酒消愁。

在海参崴,尼古拉多少还有点正事可做。

希腊乔治就彻底放飞自我,玩的不亦乐乎。

跟希腊相比,海参崴的娱乐业实在是太发达了,希腊乔治这段时间不仅采购了一大堆东西邮寄回希腊,还爱上了来自清帝国的杂技。

“杂技实在是太神奇了,你都无法想象,一个那么小的小女孩,居然在一根只有手指头那么粗的绳索上骑只有一个轮子的自行车,关键绳索离地很高,稍有不慎掉下来就会摔死——”

希腊乔治对杂技极为推崇,甚至想把杂技带回希腊,让希腊人也开开眼界。

去非洲弄几个肢体畸形的黑人拉到欧洲就能进行巡回展览的年代,杂技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可比黑人高多了。

不过这样也行。

如果希腊乔治也把重点放在海参崴的钢铁厂和兵工厂上,那乔治倒是要担心了。

尼古拉没心情看杂技,他即将离开阿穆尔,要赶在冬季之前返回圣彼得堡。

海参崴是尼古拉环球旅行的最后一站,接下来尼古拉不会乘坐邮轮,而是沿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路线一路返回圣彼得堡。

西伯利亚大铁路正在修建中,沿途还是很危险的,乔治陪同尼古拉一起返回圣彼得堡。

希腊乔治对西伯利亚大铁路没兴趣,还是乘坐俄罗斯王室的“北极星”号邮轮返回希腊。

这一路上不仅没有铁路,连公路都没有,乔治和尼古拉只能骑马。

在多尔戈鲁,尼古拉终于知道阿穆尔是怎么修铁路的了。

虽然时下的火车速度并不快,乔治为了将来的升级,要求铁路尽量平直,不能出现急转弯,也不能偷工减料,所以阿穆尔这边,修建铁路的难度,比车里雅宾斯克大很多。

车里雅宾斯克有些铁路桥还是木头的呢。

阿穆尔这边就全部都是铁桥。

让尼古拉惊讶的是,阿穆尔修铁桥的速度,比车里雅宾斯克修木桥的速度还要快很多。

“这得归功于预制件的生产,我们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工厂里完成的,现场部分主要的工作是组装,这样就为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同样做出巨大贡献的,是勘探人员和符团工兵,没有他们,我们的工作根本无法进行。”

阿穆尔这边技术上的负责人是圣彼得堡工程学院的教授亚历山大·路达科夫斯基。

尼古拉无话可说。

阿穆尔这边修建的铁路,标准比车里雅宾斯克更高,速度还比车里雅宾斯克更快,差不多每天一公里左右。

考虑到这里已经是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这个速度已经很惊人了。

随着日本劳工的加入,阿穆尔这边修建铁路的工人数量已经增加到五万人。

这五万人的协调、后勤、管理等等工作都是由阿穆尔方面负责,等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完成后,可以预见,阿穆尔的管理水平将会有大幅提升。

相较之下,圣彼得堡的收获就少得可怜。

工人素质上也有很大不同。

车里雅宾斯克那边用的工人,大部分都是俄罗斯人。

阿穆尔这边几乎都是高丽人和日本人,只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才是俄罗斯人。

这些高丽人和日本人虽然身材矮小瘦弱,但是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俄罗斯人望尘莫及,尼古拉于是就渐渐了解,乔治为什么说日本是俄罗斯最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