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战事焦灼(2 / 2)

如行万里路。”

乔治对维特和斯托雷平这对尼古拉二世时期的名臣还是很期待的。

仅凭乔治一个人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改变帝国现状。

乔治如果想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就得寻找更多合作伙伴,团结更多人,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才有可能。

目前来看,第一贵女和维特、斯托雷平,以及罗马尼亚王国的斐迪南,都是不错的合作对象。

至于其他人,土鸡瓦狗而已。

乔治在车里雅宾斯克没有停留太久,冰雪消融之后,乔治出发继续向东,前往海参崴。

这一路的风餐露宿不必多提,乔治是四月底从车里雅宾斯克出发,抵达海参崴已经是7月底。

这还得感谢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进展,在抵达多尔戈鲁之后,乔治就可以乘坐火车了。

一路上这三个月,乔治和海参崴基本音信断绝,并不知道外界都发生了什么。

坏消息有,好消息更多。

最大的坏消息是穆麟德在暹罗收购农田种大米的进展并不顺利,暹罗虽然不是任何一家的殖民地,但是很明显英国和法国也注意到了暹罗在农业上的优势,所以暹罗国内的土地,被英国人和法国人大量控制,穆麟德根本无从下手。

这事儿急不得,还需要从长计较,清帝国也有很多地方是一年三熟,去清帝国种大米也一样。

“乔治,或许根本不用这么麻烦——”

米哈伊尔对阿穆尔河对岸的土地垂涎三尺。

海参崴也是可以种大米的,而且品质完全不输暹罗,只是产量较低,不符合海参崴目前的利益,所以海参崴的农庄,目前还是以高产作物为主。

清帝国为了保护他们所谓的龙兴之地,禁止华人向阿穆尔南岸移民。

所以阿穆尔南岸千里沃土,荒无人烟,比特么西伯利亚都荒凉。

只是一河之隔而已,过了河就有无数良田可以开垦,完全可以满足阿穆尔的需求,这个诱惑对于米哈伊尔来说确实很大。

“想都不要想,别给我惹麻烦——”

乔治不想招致“天罚”,还是老老实实发展海参崴吧。

就算暹罗大米一时半会儿运不到海参崴,海参崴还可以从欧洲地区,以及美国大量进口粮食,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紧迫。

“乔治,你们都搞错了方向。”

米柳京确实比米哈伊尔更有能力。

乔治还在路上的时候,7月3号,爱达荷州成为美国的第43个州。

7月10号,怀俄明成为美国的第44个州。

所以暹罗的大米能不能运到海参崴根本不重要,如果乔治愿意的话,爱达荷和怀俄明,有无数土地等着乔治去开发。

乔治只能说,经验主义害死人。

一直以来,乔治在潜意识里,都认为美国已经是那个50个州的美国,完全没有意识到,美国还在快速扩张中。

所以现在知道美国为什么在对外殖民上毫无动作了吧,因为美国旁边,还有大量土地等着美国吞并呢,根本没心情对外殖民。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乔治马上给蒂埃里发电报,让蒂埃里去爱达荷和怀俄明购买农场。

蒂埃里很快回电。

购买农场什么的可以先放放,西伯利亚电气公司和爱迪生电气公司关于交流电和直流电的竞争已经达到顶峰,现在蒂埃里根本无暇分身。

乔治就很郁闷了。

交流电相对直流电的优势非常明显,爱迪生现在也还不是后世那个被美国人神话出来的大发明家。

蒂埃里在美国并非毫无根基,他现在已经加入美国国籍,成为一个真正的美国人,所以蒂埃里和爱迪生的竞争,完全是基于同一个水平线上,这就让爱迪生无法肆无忌惮使用它那些下三滥手段。

详细了解之后,乔治才知道战事为何如此焦灼。

乔治在圣彼得堡的时候,让西伯利亚电气公司主动放弃交流电的专利,增加和爱迪生竞争的砝码。

西伯利亚电气公司并没有完全按照乔治的指示去做,所以才难分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