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炼金术和贤者之石(2 / 2)

今已有 2000多年的历史,它的源头无从考证,只知道词缀可能源自阿拉伯语alkimia,意思是“那个”,词根源自于希腊语chyma,指的是金属的熔合铸造。

帕拉塞尔苏斯创造了“spagyric art”一词,源自希腊语“撕裂”和“聚集”,用以描述炼金术。

因此,炼金术虽为和金属有关的技术,它的核心却是精神性的,是将个体转变、净化和完善到“长寿或不朽”状态的追求。

世界各地都有炼金术的记载,西洲炼金术以《翡翠录Emerald Tablet》为基础,中心原则是“上如其下”。

赫尔墨斯认为人类是天堂的缩影,两者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换句话说,泰坦星仅是另一个“更高世界”流溢的碎片,兴许他指的是“科莫思”,或尚未被人类观测到的行星。

炼金术的基本原理之一,即世界由称为“第一物质Prima materia”的混沌物质中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都可以通过溶解和组合还原为第一物质,并转化为更理想的东西。

这和诺底斯灵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整个炼金过程基于这样的假设,不完美的贱金属最终会自行变成黄金,炼金术只是加速过程。

炼金术的第二原理是,所有事物都具有两种雌雄物质的成分。

硫磺,代表灵魂和火热的男性原则;汞,代表精神和水状的女性原则。

嬗变过程是将两种要素分离,并将它们重新组合成不同的形式,最终也是最伟大的成果叫做“贤者之石”。

它代表了至高无上的完善,文本记载,贤者之石将为全人类带来再生。

在龙国,男性和女性的概念叫做“阴阳”。

世界神秘学的历史中,龙国不仅有炼金术师,数量还不少。

只是他们在龙国不叫炼金术师,而是“方士”。

与赫尔墨斯哲学一样,根据《易经》记载,太初生二力,二力又生四象,四象又生八卦,将人类视为宏观世界的缩影。

如此一来,自然界的运作与人体就存在着对应关系,具象化的元素即木、风、火、金、土和水,分别代表了人体的各个器官。

想要实现和“道”达成一致的办法是通过冥想,又叫做“练气”。

利用呼吸技巧,使宇宙生命的“气”进入身体,进行循环,沿着脊柱在精神通道上下循环,从头顶到腹部,穿过经脉沿线的 12个中心。

经过多次循环,气就变得精炼了。

它以高度集中的状态到达顶部,三花聚顶,又被操纵送回到腹部,可供储存使用,这种逐步凝练的过程叫“筑基”。

至于贤者之石,它在龙国文化的对应是“长生不老药”,一颗完美永恒的意象,保持着与“道”共度的永恒状态。

粗略地翻了几下《魔法大全II》记录的炼金术,林安满意地点点头。

经过系统的解析,这个神秘得到了“传说C级”的评定。

炼金术本身肯定能有更高级的评定,但《魔法大全》只记载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只得到了这种评价。

这样也好,暴露级别太高的神秘反而会招来不必要的危险。

尤其当林安尚且弱小的时候。

谁知道其他神秘者——例如世家——有没有汲取神秘、提升辐射值的仪式,也不清楚官方机构会不会解剖高级的神秘者,以此达到研究的目的。

传说C级是个恰当的界限。

最关键的是,炼金术能和道教扯上关系。

今天是圣安尼洛夫基金会报道的日子,林安准备觉醒成一位“道家方士”。

就像将中文翻译成英文,或反其道行之加入自己的论文,避免陷入抄袭风波一样,神秘的来源离鹰国越远,基金会的人越看不透它的底细。

况且,林安好歹是位龙国人,觉醒其他国家的神秘难免引起怀疑。

这样既避免了系统被人发现,传说C级的评定也能得到重视,方便他快速打入基金会内部。

从信箱取了基金会寄来的钱,林安阔气地打了辆网约车。

“到这个地址,谢谢。”

经过大约三小时左右的车程,四周的景象从城市的高楼大厦,慢慢到了一处宁静幽深的小径。

打开窗户,林安看见了圣安尼洛夫的迪特里市分部。

这座宅邸矗立在那里,坚固的白色墙面分布着方形的大窗户,屋顶铺满了朱红色的红瓦,冬日的光芒照在新修剪的草坪上,闪烁着晶莹的光泽。

它的前庭种了一棵巨大的老橡树,入口处建着两座石雕像守卫。

出租车停在了铁栅栏门前,从缝隙往里看,一条维护良好的碎石路通向建筑物的自动双门,空旷的停车场只有几辆全新的豪华车辆。

刚一下车,两名守卫拦下林安。

他们身穿基金会制服,腰间配备着精密的枪支和充足的弹药,装备精良得简直像个特种兵。

“先生,请出示你的出入许可证。这里不许闲杂人等逗留。”